破解大豆危机“打铁还需自身硬”
近日,一条关于“2013年进口大豆已占国内供给总量80%以上”的消息受到关注。其实就算没有这些数据,只需要逛逛超市就会发现,小包装食用油早已被进口大豆的拥护者外资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只是,当数据摆在面前时我们才惊觉,曾被誉为“中国之牛”的大豆产业早已是外资企业、进口产品的天下。但殊不知当我们将成片的大豆田改种他物时,就已自己先放弃了市场。
其实,历来在市场上获胜的法宝不外乎眼光长远和抓住先机。中国在大豆领域原本占据先机,但后来的态度却被眼前利益左右而变得十分模糊。众所周知,中国可耕种土地越来越短缺,而进口转基因大豆却便宜且出油量高,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道非常容易的选择题,但实际上轻易做出的抉择却往往经不起推敲。
现在,依赖进口大豆的弊端已逐渐显现,首先让我国大豆产业生存日益艰难。不仅如此,为了制造价格上涨氛围,国际投机者一直在寻找各种炒作素材,于是美国遭受天灾自然会被大肆渲染,造成中国企业恐慌而大量囤积,最终美国自动解除警报,市场价格也随之下滑,最后只剩中国企业为大批购进的高价大豆而头痛不已。
其实国内大豆危机也蔓延到了下游食用油市场。眼看新加坡血统的益海嘉里占据绝对的老大地位,中粮集团曾与之多次交手,并不惜打起价格战。但牺牲了价格,仍旧难以撼动外资的地位。可以说,在大豆领域受制于人的中国粮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仅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还培养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
追本溯源,许多国家的大豆都是从中国引入的,而现在不仅可以返销中国甚至还能反制中国。而这一场景让人有些似曾相识,据被广泛引用的数字显示,日本产的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八成左右的份额;换言之,国产上万个品种的中药竟卖不过日本战战兢兢地从中国学到的200来种中药产品。
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豆这一重要的粮食产品中,中国又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不过晚觉悟总比不觉悟强,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认,2014年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再加上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受到广泛质疑,借此机遇,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如果能够快速提高种植量,食用油企业如果能够大打安全牌,大豆之危则有望转为大豆之机。
(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