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标准化精细品牌农业让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2月9日下午,春风吹拂,在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排坡村田洋里,菠菜、苦菜……各种蔬菜迎风摇曳,田洋成了一片绿色海洋。

而走进蔬菜大棚,半封闭的大棚挡住了凉风,气温上升了些许。“我们的大棚冬季可以挡风,夏季可以遮阴,对瓜菜的种植起到很大帮助。”澄迈县惠民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泉说。

许泉介绍,目前该合作社是海南最大的供港澳蔬菜基地之一,从播种、种植、灌溉、施肥到采摘,生产全过程都统一标准化,产品有自己的商标品牌,除了专供港澳地区外,在本地也有专门的平价菜店,日销量近4吨。

“产品从种苗培育到上超市货架,都有标准化流程,这样才能保证优质优价。”许泉这句话,折射出了澄迈人的农业发展理念: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不一味追求做大做强,而是做精做细,走精品路线。

海口市民蒋杰拿出手机,对着“琼绿”牌黄瓜上的二维码一扫,生产时间、产地等信息立刻显现。“这样的蔬菜,才能让人吃得放心。”

近年来,澄迈率先建立起了农产品认可和产品标识制度,目前已有26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320家,带动农户3.8万户,提高了农业生产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程度。

做精做细,固然是个好思路。可许泉认为,要做精致农业,澄迈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许泉说,农产品要想卖出好价钱,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好,还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侧重扶持、引导和管理。“比如政府农业种植补贴,大多是补贴给农业基础设施,一旦农民休耕,就没有收入。”

物流环节也是农产品销售的一大瓶颈。海南常年天气炎热,瓜菜储存成难题。没有专门的保鲜技术研究人才,大量冷库空置,造成资源浪费,成本提高。

许泉说,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上架销售,是一个有机循环的生产链,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希望政府重视,相关行业也要有配套的监管、用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让农民的农业致富路越走越宽。(记者 孙慧 通讯员 宋祥达)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