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体会(二):用生产观点搞育种

育种体会(二):用生产观点搞育种

去年以来,同行们在一起观摩新组合时不知不觉间多出了一种评价方法:这个组合有区试价值,可以混号;那个组合有推广价值,农民会喜欢。

在西南山区,85%以上的玉米都种植在山地,只有耐粗放、耐瘠薄、耐干旱、耐阴湿、抗多种病害的品种才能被农户接受。而区试点都在城镇附近,都是上等地,要肥有肥,要水有水。由于区试条件与生产条件的差别,很多在区试中表现很好的品种往往推广不开,而一些勉强可以通过区试的品种会推广得很好,还有一些品种是推广开来以后再降低标准给予审定的。

因此,就有了为审定育种还是为生产育种,用审定观点搞育种还是用生产观点搞育种的区别。

用审定观点搞育种,比的是高肥水条件下的产量和抗性,选材时可以不考虑材料本身的抗逆性,组配时可以不考虑制种的难易,组合筛选时可以不考虑生育期、果穗性状和籽粒性状,抗病性也只需考虑审定时需要作抗性鉴定的几大病害。

用生产观点搞育种则要复杂得多。为生产育种要满足两个基本目标:一是种子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成本;二是杂交种在大面积生产上要符合老百姓对产量稳定性的需要和审美需要。要实现这两个基本目标,在组材、选系、组配、杂比、多点试验的每个细节上都要牢记生产需要。

组材时,除配合力外,还必须考虑材料的抗逆性状、制种性状、生育期、果穗性状、籽粒性状等等。

选系过程中,不但要创造干旱、瘠薄、阴湿、多雨、病害、高密等多种逆境,还要始终坚持初期设定的父本方向和母本方向,始终坚持初期设计的穗型结构和籽粒性状,并用老百姓对玉米的审美观点来审视根系、植株、花丝、雄穗等外观性状。

组配时要限定条件,最起码要做到父母本方向不乱、同期播种花期相遇、自然授粉结实良好、测配单株种子产量不低于100克。

杂比时不要只看产量,要特别重视那些个性突出、特点鲜明、产量中等、抗性较好、果穗美观、籽粒漂亮、熟期上特别适合某个生态区的组合。

多点筛选一定要在逆境下进行,至少需要干旱、瘠薄、阴湿、多雨、低温、高温、主要病区这几种逆境。

用生产观点搞育种会不会带来审定上的困难呢?肯定会。但是,育成一个受老百姓欢迎但不能审定的品种,总比育成一个可以审定但无法推广应用的品种要好一些。何况,就算是真的育成一个在区试中有明显优势的品种,也不一定就审定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