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家要尽早清理转基因育种材料

育种家要尽早清理转基因育种材料

1.缘由:次生危害难控制

自从2010年初夏以来,农业部有关执法机构陆续检测出一些正在市场流通的玉米杂交种带有转基因痕迹,并责令停止使用这些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杂交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玉米育种的科研秩序。

这些转基因成分的来源比较复杂。多数育种者属于不知情,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外引入一些没有系谱的商业杂交种或杂交种的衍生产品来分离二环系,无意中带进了转基因成分。这些材料未经过正规的转基因安全评价及鉴定,直接进入育种程序,以点扩面,越来越多的测试组合及衍生品系因此带有转基因成分,如此恶性循环,转基因材料将会在极短的时间里污染育种家宝贵的骨干材料。现在,即便从东南亚或周边国家引来的杂交种子,也很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这种情况占了绝大多数。另一种情况是明知故犯,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违规扩散转基因杂交种,在申请品种审定时暗度陈仓,钻了空子,这类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但属于藐视法律法规的以身试法。

国家和省区域试验能够把住关口,阻断转基因杂交种违规进入市场的渠道,但科研单位和企业则要面对由此带来的育种管理的乱象。上述两种情况对我国常规玉米育种造成的次生危害更严重,它将扰乱玉米育种的正常秩序。为了防止辽宁铁岭那样无辜被转基因事件牵连而令人扼腕的事件蔓延,我提醒种子企业尽早动手,制定方案,把所有最近的种质资源做一次科学合理的筛查,特别是那些来路不明的种质、自交系及衍生系都做一次筛查,然后分清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材料,分别管理和使用。并以此为契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种质资源使用与管理办法,才可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增加一份胜算。

2. 滚雪球的严重性在于不知情

植物育种是长周期、高投入、低产出和复杂的链式研发过程,如果因不知情而引入转基因材料,待育成杂交种以后才被发现,不但大量的前期投入化为乌有,同时与此相关的在研项目也将受到打击,损失将会很严重。这些材料一旦盲目流入育种项目,便会蔓延渗透,使公司的育种行为陷入被动并降低投资效率,从而形成滚雪球现象,后果将越来越严重。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于不知情。如果知情,那一切都好办了,不知情引入转基因成分比知情引入更难管理,危害性更严重。所以我特别提醒企业育种者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采取防范措施,避免育种材料的混乱。

真正从事转基因研究者大都不会把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材料搞混乱,他们的研究规模和范围都很小,目前还没有直接参与到商业育种,倒是常规玉米育种者,绝大多数因不知情而引入转基因材料,盲目中酿成了严重后果。因此,常规育种者要格外注意预防因误用转基因材料而带来的次生危害。

目前,转基因筛查成本比较高,每一份育种材料的全检测成本大约1000元,但可以通过优化检测流程而降低成本。对少数材料进行全检测的费用,大多数育种单位都可以承受,但如果转基因成分已经蔓延,少数转基因材料混在大量未知材料中,我们不得不遍查所有可能涉及的材料,这时为了确认一个非转基因材料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过确认一个转基因材料。

为了避免发生进一步的损失,建议种业公司制定育种材料监管和控制程序,然后着手筛查育种材料。目前开始这项工作,成本代价都还相对较低,如果继续延迟鉴定,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呈倍数增长。

如果公司保留有准确的系谱记载,这项工作或许容易进行,所付代价或许会低很多。即使是这种情况,也要尽快开始筛查。如果不及早筛查,数年以后育种材料会越来越混乱,到那时候再动手筛查,将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3.筛查策略:顺藤摸瓜

⑴ 先筛查所有现代骨干杂交种和正在进行各级试验的优良杂交组合,一旦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再筛查亲本自交系,然后顺藤摸瓜,沿着阳性自交系向两个方向筛查其亲本来源和衍生系。这样做成本代价可能会降低许多。

⑵ 对从国外引进的育种材料,全面做一次筛查,特别是那些没有系谱、来路不明,包括来自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杂交种,都要小心对待。

⑶ 对国内交换来的自交系、或来路不明的育种材料,也要做一次筛查。

⑷ 外来种质一旦进入公司的育种研发系统,就要建立连续准确的系谱记载。这样,即使发现残留的转基因成分,也容易顺藤摸瓜,把那些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衍生系都挖出来。

各育种单位按照这样的筛查程序,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小一些。否则,再过几年,随着来路不明的育种材料无控制地扩散和渗透,育种材料将会越来越混乱和难以控制。因此,为了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种子企业和各地育种者尽快筛查自己手中的育种材料。

4. 建立良好的育种秩序

育种者要养成良好习惯,一切引进材料都要经过一次筛查,并从此开始准确地记载系谱。转基因材料一旦被贴上“标签”,施行分类管理,就不会再冲击常规育种秩序。因此,要建立严格准确的系谱档案,特别要单独建立转基因材料的档案和专用种子库,确保不发生混淆。

建议种子公司把常规育种材料与转基因材料彻底隔离,最好是分配给不同的研究机构分别保管和使用。企业内部应建立两套研发机构,形成两条流水线,分别管理不同的育种材料。两条流水线只在进入市场前的出口处交汇。常规育种机构只研究非转基因材料;得到新自交系和杂交种以后,再根据市场需要,由另一个专门机构把常规自交系转育成携带目标基因的转基因材料,按照法定程序测试和投入商业开发。两个流程必须分开,这样做效率也会很高。这在当今育种效率低下,科研管理混乱的局面下犹为必要。

建议承担国家转基因安全评价项目的科研单位尽快研发一种简便快速、成本低廉和高通量的筛查技术,用于基层科研单位对育种材料的初步筛查;同时举办培训班,向育种者推广转基因排查技术。还要研究转基因成分的排除技术和流程,挽救因不知情而陷入转基因的优良杂交种。

本文讲述的是育种材料管理问题,不涉及转基因品种研究和管理的其他领域;但常规育种者要主动适应当前和今后国家对转基因品种的严格管理,防止企业投资失败或降低育种投资效率。即使将来放开玉米转基因品种了,企业仍需要建立和保持两套研发机构,严格管理育种材料,而不能发生混乱。预计国家对转基因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即使转基因玉米品种放开了,在育种和种质资源管理上也不能发生失误,违规操作仍然会受到惩罚。

后记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2010年6月以前还可以声称自己不知情,但2010年6月以后,就不存在不知情的问题。2011年以后,任何科研单位和企业都不能再声称自己不知情,因此要慎重地甄别育种材料。本文的焦点不在于杂交种,也不在于转基因研究,而在于育种材料的管理。

企业建立两条育种流水线,其中常规育种流水线是主心骨,是基础。即使在孟山都和先锋这样的大公司,常规育种也是整个研发体系的核心,而不应本末倒置。转基因育种研究项目的管理层要意识到,常规育种能力低下将成为转基因和分子育种研发的最大障碍,将会成为阻止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的根本障碍。

孟山都的教训没有引起国内重视。如果继续忽视提高常规育种能力建设,我国的转基因和分子育种研发都将毁在常规育种能力不足和产业缺乏承受现代技术的能力这两个方面。所幸,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奠定了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显然还不具备足够的商业育种能力和产业能力。因此,从现在起就重视对转基因育种材料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我国玉米育种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这是中国特色。在发达国家没有这种乱象。

2011年 5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