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参与两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
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室参与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第一完成单位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我校为第五完成单位,我室牟同敏教授是项目主要研究成员。牟同敏教授参加了奖励大会并受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的亲切接见。
另据获悉,我室熊立仲教授参与的“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创制”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华中农业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熊立仲教授是项目第三完成人。
附成果简介: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两系法杂交稻具有育性受核基因控制,没有恢保关系,配组自由;种子繁育程序简单,成本低;稻种资源利用率高,选育出优良组合机率高等优点。该项目经过20多年的攻关,取得了:1、建立了完善的杂交水稻育种体系;2、育成了170个不育系和210个组合通过审定和应用于生产,累计种植4.99亿亩,增产稻谷110.99亿公斤,增收271.93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实现了我国超级稻超高产、米质优、抗性强的有机结合,育成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组合;4、建立了两系杂交制种气象分 析决策系统和高产制种技术体系,制定了制种技术规范,制种平均亩产可达210.6公斤,比三系法增产16.5%;5、研创了低纬度海南冬繁、常温加冷水灌溉夏秋两季繁殖、高海拔自然低温夏繁等3套两系不育系高产稳产繁殖技术体系,繁殖平均亩产可达386.5公斤,比三系法增产153.4%,成本减少了50%,解决了不育系繁殖困难的难题;6、阐明了光温敏不育起点温度遗传漂变的机理,创新了光温敏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程序,有效防止了不育系育性起点温度的漂变,保证了制种的安全性;7、突破了两系杂交粳稻育种与种子生产技术瓶颈,促进了杂交粳稻的发展。
水稻抗旱基因资源挖掘和节水抗旱稻创制
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教授罗利军领衔完成,提出了发展“节水抗旱稻”的策略与方法,构建了水稻节水抗旱研究平台,育成了世界首例旱稻不育系“沪旱1A”,实现了杂交节水抗旱稻“三系”配套和节水抗旱稻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节水抗旱稻较水田减少甲烷排放86.7%,节约水资源50%,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具有重大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