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东港市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突破10亿斤

在刚刚结束的市五届三次党代会上,东港市委书记刘胜军的报告中传达出利好消息:东港市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突破10亿斤。10亿斤,这个不同寻常的数字,展现了“全国产粮大县”的丰收图景,也昭示着东港市粮仓越来越丰实。回顾过去成绩喜人,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报告》对2014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以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为依托,全面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巩固全国产粮大县地位。

领导重视是关键。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问题,采取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得力措施。每年在粮食生产的重要季节和关键时期,市政府分管领导及农经局负责人都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粮食生产、抓好粮食生产的共识。

品种定向推荐到位。为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水稻、玉米品种,市农经局专门成立了农作物优良品种推荐委员会,推荐委员会根据各水稻、玉米品种近三年内的综合表现情况,结合当年田间调查情况、品种试验结果和农民的推荐意见,对水稻、玉米品种进行多次论证,针对不同品种特性,推荐至不同区域。起草了《培育水稻产量新增长点实施方案》和《东港市培育水稻产量新增长点技术操作规程》,精心设计了《东港市耐盐水稻品种的筛选及选育》等试验项目,解决了阻碍水稻产量提高的技术瓶颈。由于东港市70%水田地下是盐水,市农经局通过不同PH值土壤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及相应的施肥技术研究,确定东港市地下水质分布曲线图,有针对性地推荐喜盐耐盐品种,并全方位向农民宣传这一重大技术改革,使水稻单产由45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改变了东港市水稻种植历史。

科学防控“条枯病”。2006年,俗称水稻“癌症”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东港市爆发,损失粮食11.6万吨,折合人民币2.3亿元。面对严峻形势,市农经局组织科技人员全面攻关,不断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及时掌握并发布病虫发生动态,预报准确率达96%以上。在防控期间,及时启动《农业抗灾减灾应急预案》,认真研究发病规律,集中精力抓好春季防控。根据天气情况创新 “超低容量施药法”、绳索拉动除露法等,保证药效得到最好发挥。几年来,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使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为东港市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4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2641元,填补了国家在该病害防控技术上的空白。

惠农政策实惠多。这三年,东港市种粮农民感触最深的是,支农惠农政策含金量高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多了。近年来,中央和我省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实惠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东港市在贯彻落实这些惠农政策上做到领导重视、态度坚决、措施扎实、落实到位,这些都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凝聚了力量。(农业部网站)

(飞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