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需要土地成方连片 制种企业难解土地之困



“您这个50吨‘鲁棉研25号’种子的订单,今天一定能够包装入库,您放心!”1月28日,在山东鲁丰种业公司,公司当家人邵玉君,正跟河北的一个客户打电话。

该公司2002年注册,在海南、东北、西北等地设立了新品种选育试验站,在临清当地繁育小麦良种3万余亩,并连续4年成为临清市小麦良种补贴的中标者。

“要说发展的难处,就是土地。”说起经营中遇到的难题,邵玉君颇有感触,“要保证种子的纯度,必须在具有一定隔离和培育条件的生产地点进行种子生产,需要连方成片的大块土地种植单一品种。”

邵玉君表示,为了获得种植条件只能通过乡镇、村委等去宣传、动员农户与我们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提供原种和全程技术支持,农户按照要求种植,生产出来的商品种子回售给公司。大批量的商品种子生产,要依靠与农民的合作来完成,这种方式,不能保证合作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农户种植出来的商品种子达标。出于对土地因素的考虑,企业一度把生产重心放到了新疆、甘肃等地广人稀的地区。

临清农业局局长罗荣福说:“要打开农作物主产区市场,在农作物主产区设立良种繁育基地进行种子繁育,是种子企业避不开的一环,而这正是企业不能放弃在地少人多的地区进行土地流转努力的原因。”

老邵的困境,不是个例。在高唐县清平镇桑园村,育蔬菜种子多年的于彩洪也有同样的烦恼:“育种,必须有成方连片的土地,有一户农民不同意,就做不到成方连片。几百亩乃至上千亩土地,中间有几亩种别的,有其他的花粉,就不行。曾有农民的土地紧挨着我们的育种田种别的品种,导致我们的种子串种,损失严重。”

阳谷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丁祥祺,研究农村问题多年,他认为:“种子企业的土地之困,其实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之困。当前土地流转多处于自发状态,愿意流转的农民的土地太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政府不出面,事情就难以推进。这需要政府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在临清政府协调下,老邵正洽谈流转2000亩土地,准备用作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台一系列与土地流转有关的政策,我们看到了希望。我的客户群可能要从单一的农户向合作社或农场转变,他们对种子的质量要求更高,所以怎样提高企业自身科研能力,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