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古茶园 人与环境和谐共存



茶饮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泡茶可以是一个复杂的仪式或典礼,它已成为许多文化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亚洲。

茶树主要生长在年降雨量45至50英寸(1140〜1270毫米)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地区同时也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主要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

然而,世界上多数茶园采用单一化密集种植模式,生物多样性缺乏。这些种植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劳动力和化肥投入。单一作物种植模式的生态系统脆弱,自身抵御害虫能力薄弱,容易受到侵害。

根据粮食和农业组织2008年的统计,五大茶叶主产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200多万公顷。随着茶叶消费数量持续增长,茶产业面临既满足人体健康需求又不危害生物多样性的挑战。

间作

积极的一方面是,目前多种间作系统将茶、 果、木材等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生产效益。常见的混植用材树包括:合欢、桤木和樟树等,其中樟树被认为可提高茶叶品质。此外,这些树还能为当地社区提供薪柴与木材。

更重要的是,茶木间作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节约用水,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抑制杂草和害虫和提供遮蔽(尤其在干旱和干燥的季节)。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茶

林下种茶能更好的协调茶叶生产和生态保护,特别是古茶园。例如中国云南南部紧临缅甸的芒景村,这里世代居住的布朗族一直保持种植的传统,该村最老的茶树树龄已有1300年。

布朗族被认为是最早在云南种植茶叶的民族。芒景村共有586户、2,406人。2004年,人均收入仅为515元(65美元),80%来自出售鲜茶叶给茶厂。

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茶林中发现15种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及时在天然林中也实属难得。抽样调查结显示,茶林中有244个物种,这与附近天然林的物种数量相当。

树冠可层抑制杂草,落叶和枯枝可为植物生长提供“绿色肥料”。树冠可保护土壤不受侵蚀,而密集种植的茶园则依靠维护成本高昂。此外,树冠还为天敌提供居所,例如:蜘蛛、鸟类和黄蜂。当地布朗族说,林中栖居的黄蜂与人和睦相处,而村民则禁止采食黄蜂幼虫,从而维持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的和谐。



参考资料:Liang Luohui. The Tea Forests of Yunnan. UN Univer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