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互掐”到底吵吵点啥

狮虎相争

孩提时,我们最常疑问的也许就是:老虎和狮子,哪个更凶猛?

长大后得到的答案令我们失望,大自然环境中狮子老虎无法相遇,故是个伪题。

如今,互联网让什么不可能的都成了可能。

方舟子,打假斗士;崔永元,荧屏名嘴。看似风马牛不纠结的,偏偏如狮虎相遇,杀声震天——方崔骂战,口水盈天,那真是网民狂欢解乏的精彩日子啊。

论尖酸刻薄,诡慧急智,两位都是顶级的,只不过一个总是让人暴笑而一个总是让人暴怒。河北的,福建的,一个北派,一个南派,关公真的战上了秦琼。

从隔空拌嘴升级到“问候”家长;从彼此“经济问题”活活被扯出,直到大兴讼事,走上法庭。这事儿听起来真是外焦里嫩,黑色荒诞,却真实地在微博的T型舞台,上演了。

引发两个老男人战争的导火索是“转基因”——用了十年时间,转基因在中国从冷僻术语变身社会热词。

如今只要举牌:“转基因”!你就不得不“站队”,要么“挺转”要么“反转”——谁“不偏不倚”,谁就是为人不屑的“骑兵”……

原本一个冷冰冰的科技问题,竟然弄成全民热点,全民站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是“谢家宝树,偶有黄叶”,还是“弥天谎言,包藏祸心”呢?

突然想起这么一句话:科学就像高压锅。压力太大的时候自己就熟了。(主笔胡展奋)

“转基因互掐”到底吵吵点啥

原央视名嘴遇上历尽艰险的打假斗士,崔永元和方舟子终于因转基因狭路相逢。

转基因争议只是一个表象,助推争议升级的,是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对权威机构和专家的不信任和对生存环境的担忧。

记者|黄祺

崔永元和方舟子,两个中年男人,为一个科学问题“掐上了”,从通过微博隔空拌嘴发展到“问候”家长、扯出经济问题,直到走上法庭。这事儿听起来真有些荒诞的味道,却真实地上演了。

引发两个男人战争的导火索是“转基因”——用了十年时间,转基因在中国从冷僻的科技术语变身社会热词。

如今只要与人讨论转基因,你就不得不“站队”,要么“挺转”要么“反转”要么“中立观望”,总之,你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争论发展到今天,“转基因技术”和“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已经变成几乎不相关的两回事,前者有办法客观评价,而后者,则关乎每个人对“风险”的看法,对“效率”的看法,乃至于人生观、世界观。

转基因争议只是一个表象,助推争议升级的,是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对权威机构和专家的不信任和对生存环境的担忧。

如果静心回顾历史,每个重大新技术的出现,都曾对当时的社会带来困扰,比如电的应用,比如飞机成为交通工具,比如疫苗。人类社会总是在权衡技术带来的效率和风险之后,做出一个集体理性的选择,绝大多数情况下,技术的进步不可阻挡。

当然,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现代文明,更多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在为“集体的理性”出力。

但是,如果表达观点的人太少专业知识或者太多意气用事,事关技术与社会进步的讨论,只会沦落为一出闹剧。

一句话引发的战争

那些不会上网的老观众一定无法理解,崔永元怎么会跟转基因扯上关系,又怎么会和一个叫方舟子的人打起口水仗来,并将打上法庭。

1月21日,方舟子的代理律师彭剑向记者证实,北京海淀法院已经立案,开庭时间等待通知,根据他个人的经验,春节前不会安排开庭。方舟子在诉状中以崔永元多条微博言论侵犯其名誉权为由,要求对方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0万元。

法院收到诉状的当天,崔永元身在日本,正以个人身份调查转基因,他要搞清楚日本人到底怎样看待转基因,还将拍摄纪录片。

此前的2013年12月20日,崔永元从美国回到北京,美国之行的目的也只有一个——美国人怎么看待转基因,他们吃还是不吃?在机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崔永元称赴海外调查完全自费,同时他发表了自己对转基因最基本的看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科学家是有争议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又不懂这个事情,最好不要让我吃;或者给我一个选择的权利,可以吃,可以不吃,不能剥夺我选择的权利。”

崔永元如此执著地与转基因较劲,完全拜方舟子“所赐”,崔方二人在微博上关于转基因的论战硝烟四起。机场发布会将原本在网络上展开的骂战拉到了网下,由于崔永元的知名度,转基因辩论在中国再一次迎来高潮。

崔永元,全国人民喜爱的原央视主持人,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央视访谈节目《实话实说》的火爆,主持人崔永元的名字家喻户晓。观众们热爱这位一脸坏笑的小伙子,也信任他实话实说的个人品质。2002年,崔永元退出《实话实说》并自曝患上抑郁症,沉寂数年后,崔永元复出并开始从事电影史的整理并制作相关节目。

2007年之前,崔永元还是电视圈、文艺界的崔永元。2007年后,中年崔永元进入公益领域,他的名字开始与各种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比如给乡村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比如请在水灾中勇救司机的农民工吃饭。这个时候,正逢中国互联网社交媒体兴起,崔永元与社会互动的渠道从电视转向网络,他自己也积极经营微博并延续自己的影响力,成为拥有千万“听众”的大V。

如今追溯,崔永元正式参与转基因讨论,源于微博上的一句话:“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你可以说我白痴,我也可以说你白吃。”这条微博发布于2013年的9月8日的下午,针对的是一次转基因玉米的试吃活动。媒体在报道这次活动时写下一句话:“活动发起人、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品尝转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显然是这一句话,激起了崔永元的“斗志”。

很快,方舟子在微博上回应:“你当然可以选择不吃,但是不要传谣阻碍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我科普的是各国际权威科学机构认可的科学,你根本不懂,有何资格质疑?”

方舟子,比崔永元小4岁,科普作家,生物化学博士,十多年来以“打假”闻名于世。在转基因争论中,方舟子一直坚持转基因技术的正面作用,写无数文章力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主流科学家的认可,是国内“挺转”的代表。

就因为这一句话,两个60后男人正式“宣战”。

半路杀出崔永元

在转基因争论中,崔永元看起来像是半路杀出的“新人”,但追溯历史,十多年前,崔永元就开始参与跟“科学”有关的争论。

十多年前,中国社会曾风行各种“特异功能”、“神功”,崔永元制作了几期《实话实说》特别节目揭露伪科学,方舟子还曾作为嘉宾被邀请到演播室。彼时,崔永元、方舟子、司马南等人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在此以后,崔永元和方舟子几乎没有交集,一个钻进了“故纸堆”沉迷口述历史,另一个高举打假大旗四方拼杀。

方舟子最近一个打假对象是明星林志颖,他揭露林志颖代言的胶原蛋白产品虚假宣传,此事目前尚无结论。最近几年方舟子的“战果”还包括质疑韩寒作品由他人捉刀、质疑唐骏学历造假、质疑武汉医生肖传国的“肖氏手术”效果。 因为打假,方舟子“树敌”无数,2010年,方舟子在回家路上遇袭,有人从背后用铁锤砸伤他的腰部。后来警方破案,竟然是肖传国雇凶袭击方舟子,肖传国以寻衅滋事罪被判拘役五个半月。

原央视名嘴遇上历尽艰险的打假斗士,崔永元和方舟子终于因转基因狭路相逢。司马南1月18日凌晨在微博上写下文章透露,崔方二人的这次“相逢”,与司马南脱不开关系,司马南当初参加了转基因玉米的试吃,崔永元很可能因此才关注到这一活动。

崔永元参战转基因辩论,几乎是带着鱼死网破的气势。机场发布会上,崔永元透露,与方舟子的论战是他离职央视的导火索,“我这次要跟方舟子弄,绝对是违背台里的规定,不辞职,也得让我走,所以干脆辞了跟他干。”能以辞职为代价参加骂战,崔永元这次真是动了“肝火”,骂战持续至今4个多月,到了后期几近脱轨,辩论的主题从转基因蔓延到对各自经济问题的质疑,甚至“问候母亲”。

转基因争论在中国已经持续十多年,公众最早接触的关于转基因的信息,并非来自科学界,而是以“绿色和平”为主的民间机构和一系列官司。

“绿色和平”是一家活跃的国际性环保组织,对转基因技术持反对态度,这家机构最早通过中国媒体宣扬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声音,那个时候,国内媒体记者大多还是第一次听说转基因这个词语,更无从谈起对它的了解。

另一个引发关注的事件是上海消费者起诉雀巢公司的案件。2003年,上海消费者朱燕翎将雀巢公司告上法庭,她发现为自己孩子购买的雀巢巧伴伴中,使用了转基因原料,而雀巢公司没有在产品包装上注明,朱燕翎认为雀巢公司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转基因技术就这样以负面形象进入中国公众视野。

很长一段时间,质疑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一方显然在舆论上占据上风,直到最近几年,从事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才开始回应各种质疑,并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

去年7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大张旗鼓地举办了一次转基因大米资源品尝活动,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是中国转基因水稻技术的领军人物,他的团队获得了迄今为止中国仅有的两份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试吃活动由北京市科技记者协会与高校联合举办,为转基因技术正名的目的显而易见。科学家们在活动上抱怨说,尽管领取安全证书已经4年,2014年即将失效,但在舆论影响下,主管部门一直未能给商业种植开绿灯。

在崔永元加入之前,转基因争论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引来小小的高潮,而崔永元的加入,显然是在从未冷却的争论上火上浇油。

“反转”与“挺转”

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解释,转基因技术(GeneticallyModified,简称GM),是将基因片段转入特定生物中,并最终获取具有特定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没错,它就是个冷冰冰的技术,本身没有是非对错。

真正让人们不安的,是被转基因技术改造过的食品是否安全。转基因技术如今已经被应用到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上,比如让大豆抗除草剂,让棉花、玉米、水稻抗虫等等。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使得农作物产量提高,农药使用减少,从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来说,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是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从转基因农产品播种面积来看,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但主要种植转基因棉花,食用的农产品中只有木瓜。当然,中国的进口大豆,主要以转基因大豆为主,因此国人的饮食中,难以避免转基因作物。

以大豆为例,转基因大豆由于生产成本低,价格上占据优势,便宜而出油率高的转基因大豆很快占领了国际市场。2013年年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介绍说;“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大豆上,去年我们进口了5838万吨的大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它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最主要是两个用途,一是榨油,就是我们吃的大豆油和调和油中都有一部分是大豆榨出来的油。榨油之后的饼粕,是养殖业中饲料的最重要的蛋白质——植物蛋白的来源。”

但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一方则从另一个侧面审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最能引起共鸣的当然是前者。

担心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人通常持有这样的逻辑:转基因食品是一种全新的食品,没有经过长期的检验,怎么知道它会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尚无定论,为什么要让我吃?

所有反对发展转基因技术的人,被统称为“反转”派。崔永元加入论战之前,“反转”阵营的代表除了“绿色和平”组织,还有蒋高明和陈一文。

蒋高明是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他撰文描述自己的研究工作是“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所谓的六项现代农业技术,将农民手里的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小麦玉米周年亩产2000斤粮食以上)”。陈一文在微博上描述自己的职务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顾问”。除了以上几位代表,网络上很多“反转”言论来自匿名网友。

相较而言,“挺转”阵营里拥有生物技术背景的人更多一些。最支持发展转基因技术的,首先当然是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研人员,其中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是代表人物。2013年10月,张启发透露有61名院士联名写信给国家高层建议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

具有国际威望的科学家饶毅也是“挺转”队伍的一员。饶毅,博士、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专业领域是“细胞迁移的分子机理及其在控制肿瘤转移的应用”。

饶毅因为参加方舟子的颁奖活动,被崔永元问“有良心不”,饶毅随后在博客中撰文《答崔永元先生》:“崔先生可能不知道,在转基因方面,不仅我的观点与方舟子相似,全世界学过分子生物学的绝大多数都与他观点相似,这不是支持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人、绝大部分懂得分子生物学的人,观点都相似。”

科学家并非“挺转”派中活跃的发言者,真正长期撰文支持转基因技术的,是方舟子、云无心等科普作者,而后两人都有生物学学历背景。

“挺转”阵营虽然在学术背景上占上风,但这些人的科研背景也给对手留下了批评的理由:在“反转”派看来,科学家们支持转基因技术,都是利益诉求作怪。

当然,“挺转”阵营也有自己的软肋,为了避免被对手批评“外行”或者“意气用事”,“反转”阵营一直极力塑造自己理性、冷静的形象。尽管崔永元本人不认可自己是“反转”派,但显然舆论已经把崔永元当成了“反转”带头人,只可惜,崔永元目前的表现,恐怕很难为“挺转”阵营多年的努力加分。

“他要在微博上再说难听话,我也说。我晚节不保,我不要以前的好形象,我才不端着呢,那不是我。我有‘土匪’的一面。”崔永元正在网络骂战中践行自己的“土匪”论。

到底在争论什么

我们争论转基因的时候究竟在争论什么?在中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非常专业化的程度,如果不是转基因技术的专业人士,其他人很难判断这种技术的利弊。这就像一个人如果得了重病,医生很难向病人解释治疗方案的原理,病人能做的,唯有相信医学界对这种治疗方案的共识和医生的专业水平。

“这种争论来源是对风险的认识问题,而不是风险本身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代表阿瓦·艾达拉(AwaAidarakane)博士代表世卫组织日前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采访,她供职于世卫食品安全与人畜共患病部门,其中一个研究领域就是转基因。

阿瓦·艾达拉的说法更像是个哲学命题,事实上,关于转基因的讨论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中国记者问阿瓦·艾达拉是否会消费市场上的转基因食物?阿瓦·艾达拉回答说:“当我去超市买东西时,我对我所在地市场上的食物很有信心。我相信既有的系统。如果你在一个你信任的国家生活,你可以自由地购买任何食物产品,无论是否转基因。这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者必须能够相信所处的系统。”

可是,在中国,一旦提到信任,问题就来了。崔永元曾经在微博上评论原铁道部高官张曙光自曝贿选院士事件,崔写道:张曙光花2300万差一票没当上院士,多一票就成了“权威”,这样的“权威”多了,就能组成一个新的“权威机构”,当然,不花钱也能有别的“方”法。

崔永元的评论,代表了当下社会怀疑论者普遍的心态,由于社会乱象频出,公众对权威、科学家、主管部门官员的信任日渐下降。如果权威们不可信任,那么,我们怎么去信任权威们所说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这样的结论呢?

特别是在经历了毒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后,公众对食品安全异常敏感,面对转基因食品,“能不吃就不吃”成为大多数人的信仰。

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心理,在中国,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注的呼声一直很高。按照中国现在的规定,转基因初加工食品,即不改变原始形态的食品,例如面粉、食用油等,都必须进行强制性的定性标注,但对面包、蛋糕、饼干、疫苗、生物制剂等转基因的深加工产品,并没有强制标注的规定。欧盟规定只要转基因占比超过0.8%,就必须在食品外包装进行定量标注,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而美国因为对是否转基因采取自愿标注原则,90%的转基因食品目前并没有明确标注。但是,很多中国消费者期待更广泛的标注,以实现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但如果仔细追究,要想用标注的方法来避免转基因食品,几乎是不可能的。设想,如果所有以转基因作物为原料的食品都需要标注,那么,一家餐馆出售的一盘菜如何标注?

既然转基因行业内专家不可信任,忧心忡忡的消费者开始从他们认为更加客观公正的“第三方”那里寻找答案,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就常常被要求回答是否支持转基因技术。

袁隆平一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经过上世纪7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宣传,袁隆平作为权威科学家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挺转”与“反转”僵持不下的时候,很多人希望袁隆平能表达自己的态度。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袁隆平对转基因技术的表态面容模糊。 不过,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谈话中,这位老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表现出肯定的态度。1月10日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转基因技术是目前的尖端技术,我认为转基因及转基因所属的分子技术将是未来发展方向。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听转基因就觉得很可怕。”袁隆平还表示,他将身体力行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自己也愿意试吃转基因作物。

公众的担忧也为市场提供了商机。 2013年10月25日,甘肃张掖市出台转基因种子“禁令”,成为了国内唯一一个明令禁止转基因种子的地级市。玉米制种是张掖市的重要经济产业,张掖同时也是玉米种植重地。2012年,张掖的玉米种子种植面积达102.53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3.5%;产量4.61亿公斤,占全国40%以上。

张掖的规定引起舆论哗然,在媒体的追踪报道中,张掖出台禁令的动机昭然若揭。张掖宣传部门的一位官员告诉媒体记者:“张掖是一个农产品的品牌,我们要把它‘宣传’出去,并‘保护’起来。”

张掖禁令出台不久后,甘肃省相关部门似乎从中获得了“灵感”。甘肃省食药监局发出通知,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2014年3月1日起,将在全省范围内试行专柜销售转基因食品,要求在转基因食品销售柜台或货架处显著位置设置提示牌,提示牌内容为“转基因食品专柜(专区)”

在崔永元的微博上,报道甘肃的这则新闻被“置顶”,这样的做法显然甚合他意,只可惜,甘肃政策的动机是否如崔永元一样为了食品安全、消费者知情权,却很值得怀疑。

崔永元与方舟子的争论,如今已经走出转基因范围,而中文世界的转基因争论,也早已走出科学的范围。

转基因争论,折射出足够丰富的中国社会现状,多年后回望,会不会哑然失笑?

链接:

小番茄

野生的番茄大概就是那么小的,而且很酸很涩,根本无法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番茄都是作为观赏植物的。

所以,如果你要怀疑,应该怀疑现在吃的那么大个的番茄是不是转基因的。当然大番茄也不是转基因的,在15世纪的时候就有大番茄了,这个也是栽培选育出来的。

现在市面上的小番茄正式叫法是樱桃番茄(CherryTomato),经过育种后比其野生祖先要好吃得多,而且没有那么娇气,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种。

切开后会变黑的土豆

土豆为什么会变黑?土豆切开发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是氧化酶、多酚类物质和氧气。在完整的土豆细胞中,氧化酶们和酚类底物空间距离上远离彼此,所以相安无事。当用刀切开土豆时,土豆细胞被破坏,多酚类物质作为底物,和多酚氧化酶等酶类接触,在氧气中酚类物质被氧化成醌,醌的多聚化以及它与其他物质的结合产生黑色或褐色的色素沉淀。

这整个反应叫做土豆的氧化褐变反应。而土豆氧化褐变反应的程度,与土豆品种、种植储藏条件、切开后所处的温度和时间都有关系。

世界范围内,的确曾有两种转基因土豆被投入市场,但是它们都和抗褐变无关。这两种土豆一种是美国的Bt土豆,一种是欧洲的Amflora土豆。

不能留种的作物

作物能否留种只取决于育种的方式,和转基因技术没有关系。使用了杂交技术、利用了杂种优势的种子就不适合留种。并非所有不能留种的种子都是转基因种子,从技术角度来说,转基因作物也并不是都不能留种,只是在一些国家,由于存在法律协议,让农民不要留种。

甜玉米

甜玉米是传统育种技术的产物,和转基因技术没关系。当然,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以增强抗虫抗除草剂特性的甜玉米确实有,但是并没有被批准在中国种植。目前我们在国内买到的甜玉米不大可能是转基因甜玉米。另外,在美国,转基因甜玉米并不是用来喂动物的,美国人也愿意并实实在在地在吃它。(根据果壳网“谣言粉碎机”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