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古浪:设施农牧业能抗旱助增收

武威市古浪县是甘肃传统的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去年旱灾最重,达50年一遇的特重干旱。全县出现了长时间的区域性冬、春、夏、秋连旱。过去遇上这样大旱的年份,农民肯定歉收,人无口粮靠政府救济,牛羊渡不过“春乏关”而死亡惨重。同样是干旱之年,去年则不同,牛羊没有死亡,农民收入不降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85元,比上年增长26%,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古浪县委书记马国荣给出了答案:武威市委确定建设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发挥了作用,老天不帮忙,主体生产模式帮了大忙,能抗旱保增收。因为农民有日光温室、养殖暖棚,温室有蔬菜,吃饭不愁;棚里有羊,心中不慌。有羊有菜能卖钱,有钱就能买粮买草。

老天不给力,自己加把劲。日光温室、暖棚养殖可以当年建设、当年收益,让农民见到实效。古浪县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从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入手,强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摆脱水资源缺乏的束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3年全县设施农牧业建设任务由2009年的5000亩提升至5.2万亩,实际完成面积53938亩,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11.13万亩。设施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已由2010年的26%,增加至2013年的60%。

创建新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

春节前夕,记者走进古浪新建的移民点——西靖乡感恩新村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全钢架日光温室大棚整齐划一,一栋栋高标准暖棚错落有致,整个社区内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村民田秀成崭新、气派的新家里,处处能感受到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为了尽快致富奔小康,去年,田秀成借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的东风,修建了20栋养殖暖棚发展养殖业,开始了他在感恩新村的新生活。“发展设施农牧业确实好,旱涝保收。我2012年从山区搬到感恩新村,政府帮我贷了20万元钱的贴息贷款,建了养殖暖棚,投畜20多头牛,当年投入,当年收益。”村民崔福志也是从古浪南部山区搬迁到感恩新村社区的,2013年他种了3座日光温室,一座进行韭菜育苗,另外2座种植西红柿,目前西红柿已成熟销售,并有17000多元的收入。

为有力有序推进设施农牧业建设,古浪县提出了“户均两座棚、收入翻一番,户均百只羊、提前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政策扶持引导、项目资金整合、基础设施配套、小额担保贷款、科技服务指导等有效措施,推进设施农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资金投入上,县上把群众自筹和政府投入引导相结合,制定了设施农牧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县财政筹措、项目整合、贷款扶持、招商引资、撬动民间资本等措施,每年对新建的设施农牧业按照每亩3000-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对示范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与此同时,紧紧抓住“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贴息贷款”等政策机遇,想方设法为设施农牧业建设提供资金支撑。至2013年底,县上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047户、7.33亿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1330户、6.45亿元,贷款额度居全省前列。2013年7月“双业”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开始以来,县上积极协调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发放“双业”贴息贷款,“双业”贷款在省级财政承担年利率4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县财政又承担了年利率2个百分点的贷款利息,至2013年底,全县“双业”贴息贷款发放额达8004户5.59亿元。

建示范基地 发挥引领作用

近三年来,古浪县将示范点建设作为设施农牧业建设的重点和样板工程来抓,提出了“七线(金色大道、省道308线、国道312线、凉古路、马永路、大海路、大小路)贯通、四区(黄灌区、井灌区、河灌区、山区)联动、以线串点、抓线带片、逐年扩展”的发展思路,统筹推动山川沙区设施农牧业规模化发展。

古浪县以提高示范点的规模和科技配套水平为抓手,按照水、电、路配套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在“七线四区”集中打造了一批集新品种展示、高新技术示范推广、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农民培训等为一体的设施农牧业示范基点,其中着力打造了养殖暖棚双联惠农贷款千亩示范区和循环农业千亩示范区26个。同时,为示范点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蓄水池、氧化池、防疫室、滴灌和自动卷帘机等生产设施,通过示范基点的示范带动,推进全县农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抓指导服务 解决实际问题

在发展设施农牧业的过程中,古浪县大力实施“千人万亩、千人万棚”农业技能人才服务工程,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招回来训”的方式,健全完善了全县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人员深入村组,蹲点指导,跟踪服务,从设施农牧业地块落实、规划放线、墙体建设到扣棚定植投畜,全程对设施农牧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

为扎实推进省委“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工程和县委“帮建一座棚、帮植一亩林、帮贷一笔款”的“三个一”帮扶目标,结合“双联富民”行动,全县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积极深入到联系帮扶的农户家中,帮助农户深刻认识发展设施农牧业的好处、感受得到的实惠,为农户发展设施农牧业提供思路、政策、信息、技术、物资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切实解决了农户在设施农牧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动设施农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重科技支撑 提高比较效益

古浪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与设施农牧业建设相结合,根据省上“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365”现代农业发展计划要求,将设施农牧业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有利抓手,以提升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引进推广温室滴灌、自动卷帘机、暖棚卷膜器、铡草机、粉碎机等生产设备,推广普及穴盘基质育苗、青贮氨化、立体架子菇栽培、良种繁育等高新技术,不断提高设施农牧业科技含量,将设施农牧业打造成为集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一体的高效优势产业,促使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粗放型向效益型、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古浪县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从惠农贷款、项目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了一批成长性好,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83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家,县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3家,运销协会12个,农户、基地、企业、市场、协会的产业化运行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了“园区集聚,遍地开花”的发展格局,“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逐步显现,设施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切实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古浪县按照“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设施农牧业初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至2013年底,全县规模养殖户累计达到了2.65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32%,各类畜禽存栏达267.7万头只,其中:牛存栏7万头,羊存栏106万只,猪存栏54.6万头,鸡存栏96万只,兔存栏4.1万只。各类畜禽出栏253万头(只),其中牛出栏2.1万头,羊出栏90.1万只,猪出栏82万头,鸡出栏76.8万只,兔出栏2万只,肉类产量达到6.7万吨,全县设施蔬菜产量达6.75万吨,设施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大大提升。

(绮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