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化地区玉米霉变的鉴定结果

黑龙江绥化地区玉米霉变的鉴定结果

(王晓鸣撰稿)

2014年1月24日对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黑龙江绥化综合试验站提供的霉变玉米果穗进行了鉴定,分别检测了苞叶外部、苞叶内部、种子表面的菌落,确认引起籽粒以及苞叶发黑霉变的真菌为腐生性很强的枝孢属Cladosporium真菌(图4,图5)。此外,可能还存在镰孢菌对籽粒的侵染。对籽粒上的真菌正在分离之中。

枝孢菌是一类分布广泛、腐生性强的真菌,其在土壤、空气中广泛存在,在各类死亡的植物组织上可以生长,少数枝孢种在植物抗性很弱时引发病害。

空气中的枝孢菌可以引起过敏性体质人群的应激性过敏反应,引发一些疾病,如慢性过敏性鼻炎、哮喘、真菌性鼻窦炎等。该菌也能够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如芽枝孢素Cladosporin和大黄素Emodin,但目前尚无报道这些产物对人畜有致病作用。

玉米霉变原因分析 对鉴定的玉米果穗发生霉变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果穗籽粒含水量过高是导致霉变的关键因素。送检果穗籽粒含水量至少在30%左右,虽经3个月的保存期,籽粒仍未干透,用手可以轻易掰开籽粒,取出柔嫩的幼胚,可见籽粒含水量非常高。水分是各类微生物生长的必备条件。(2)大雪覆盖玉米堆后引发堆中温度升高,玉米籽粒无法通风与进一步干燥,附着在苞叶上的枝孢菌开始生长并从苞叶外部(图1)生长至内部,进而到达籽粒表面生长(图2)。目前,枝孢菌的菌丝已经从籽粒顶端沿表皮生长至穗轴(图3)。因此,从少数籽粒霉变进一步扩展至全穗霉变的可能性加大,农户面临着更大的生产损失风险。

建议 (1)全面调查了解玉米发生霉变的农户及所受影响的玉米数量,估计生产损失,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2)评估玉米霉变程度,因枝孢菌不存在直接的毒素风险,提出霉变籽粒可以转移的用途,减少农户损失;(3)调查霉变涉及的玉米品种,争取找出成熟早、脱水快的品种,并在未来的生产中推广,避免生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