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种粮食,“渤海粮仓”还需迈过几道坎
16个小麦品种在东营试验
1月24日,在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垦东灌渠西灌渠东侧的一片盐碱地中,示范区科技局局长张峰正在查看小麦长势。在这片泛着白色盐渍的土地上,一抹抹绿色的麦苗格外显眼。
"这片地的含盐量都在0.3%左右,以前别说是小麦,什么粮食作物都不能种植。现在,我们已经成功种出了小麦。"张峰告诉记者,眼前这片麦地有3000多亩,在西灌渠的西侧还有4000多亩,加上青坨农场的3000多亩,今年他们的盐碱地小麦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0多亩。而这些,都属于国家"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的一部分。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旨在提高环渤海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由中科院首创,科技部实施。该工程覆盖辽宁省、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其中,山东省包括东营市、滨州市和德州市,而东营项目区也是项目的核心区。
"在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很难改变的现实下,提高盐碱地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的可行之路。"东营市农科院副研究员张立宾告诉记者,目前东营市拥有盐碱地近500万亩,项目实施成功后,粮食增产前景广阔。
记者从东营市科技局获悉,截至目前,"渤海粮仓"项目在东营进展顺利,入区高校和科研院所5家、企业4家,小麦试验品种16个、菌肥试验品种5个;小麦核心区达2.1万亩,水稻核心区3.8万亩;在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一分厂建立了100亩实验区,重点开展滨海盐碱区域适宜性作物、菌肥品种比对试验和良种筛选。
改良盐碱地是下一个难题
"以前这片盐碱地上只能种植棉花,费工费时,而且产量很低,加上近几年棉花种植效益不好,收益有限。"张峰告诉记者。怎样才能在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盐碱地上种出粮食呢?张峰回答:"说起来很容易,就是培育耐盐粮食品种和改良盐碱地,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是个复杂的工程。"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林琪多年来致力于培育耐旱小麦品种,2007年"青麦6号"通过审定。据悉,"青麦6号"曾创出旱地全生育期无浇水情况下千亩方和十亩方平均亩产620.7公斤和703.5公斤的高产纪录。2010年,山东淄博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在淄博桓台马踏湖边盐渍化程度较高的土地上种出了亩产600多公斤的好成绩,又为"青麦6号"新增了耐盐良种的称号。2012年"青麦6号"被"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选中作为耐盐品种进行试种,并于2013年麦收季节创造了盐碱地亩产449.01公斤的骄人成绩。
"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于2012年10月份在1500亩含盐量0.3%的土地上试种了‘青麦6号’,在春寒夏涝,灾害严重的情况下,仍取得了平均亩产303.5公斤的成绩。"张峰介绍。
有了耐盐粮食品种,下一个要攻克的难题就是如何对盐碱地进行改良。"改良盐碱地,就是要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并提高盐碱地肥力。"张峰介绍,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增施微生物有机肥。据了解,微生物有机肥是采用动、植物、海洋生物等多种土壤微生物所必需的腐殖质、矿物质为原料,经过多层次深度发酵精炼而成的微生物农用菌剂,能激活土壤生命力,创建和恢复土壤的自然代谢机能,在盐碱地及土壤板结治理方面效果显著。目前,东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正在积极试验多种微生物有机肥,目前使用的是ETS微生物有机肥。
成本太高难调动农民积极性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要通过试验阶段真正普及开来,还需要跨越诸多障碍。
张立宾告诉记者:"要使盐碱荒地种粮食得到普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选定几种真正适合盐碱地种植的粮食品种和对盐碱地改造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的微生物有机肥品种,并积极推广。"目前,虽然各个项目区已经挑选了多个粮食品种进行种植,也在尝试使用多种微生物有机肥,但由于试验开始不久,还不能完全确定每个品种的优劣,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试验和观察。"我们的目标是在2015年基本得出试验结果,并选择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张峰表示。
"要使农民真正想在盐碱地上种粮食,就要让他们有利可图。但目前来看,综合各种种植成本,很难达到农民的预期。"张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小麦为例,目前种植小麦的常规投入有:种子和肥料投入约为180元/亩/年,灌溉费用约为50元/亩/年,农药和机械投入约为20元/亩/年,盐碱地改良所需的ETS微生物有机肥和黑白液、酵素等投入约为280元/亩/年,再加上流转盐碱地需要大约300元/亩/年,综合起来,目前在盐碱地种植小麦的成本约为830元/亩/年。而按照350公斤亩产、1.2元/斤价格计算,种植一季小麦的亩产值约为840元,与投入基本持平,尽管种植小麦国家还有每亩125元的费用补贴,但这显然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在试验高产粮食品种和优质微生物有机肥的同时,必须注意降低各项成本,尤其是微生物有机肥成本,同时,探讨合理的微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数量并探寻其他更加低廉的土地改良方法。"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林琪表示,如果国家能出台鼓励农民盐碱地种粮的补贴政策,可能会更有力地推动该工作的进程。
(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