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种业人士毕慧芳:要让科研人员成为企业股东
“要让科研人员成为企业股东”——访资深种业工作者毕慧芳
种子是农业之源,育种是种业之基。随着我国种业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将逐渐成为市场主体,在育种方面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也在不断强化。1月22日,记者就企业如何吸引育种人才等问题采访了资深种业工作者毕慧芳。
记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但要为市场的主体,也必须成为育种的主体,那么企业成为育种主体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毕慧芳:育种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周期长、投入大、成本高。人才是种业真正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没有很好的专业队伍,育种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如果纯粹靠企业自己培养育种人才,耗费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而且难度相当大。目前,科研院所的育种人才不但具备育种所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还要大力推进育种人才和资源向企业的流动。
记者:现在很多科研院所的老专家不愿意到企业里去,企业应该怎样解决育种人才和专业队伍的后顾之忧呢?怎样让这些尖端育种人才放心的走到企业里去?
毕慧芳: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事业单位和公司企业的养老机制是不一样的,而这种二元制的差异,就是一个明摆着的鸿沟。站在企业的角度,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自己做大做强之后,可以为育种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丰厚的薪酬,人才自然而然的就会选择到企业里面来了。我认为企业不能太着急,现在有些新农人抨击二元制,光说这些负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只有企业自己做大做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记者:企业在吸引优秀的育种人才之后,要怎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毕慧芳:当企业的成长和科研人员融为一体时,他们的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让科研人员真正成为企业的股东之后,他们就会对育种痴迷。我认识的一些育种专家睡觉时都抱着玉米种子,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琢磨和玉米相关的事情。当科研人员的收入、生活水平、兴趣爱好都同育种联系在一起时,他们自然就充满了积极性。他们的后顾之忧被解决了,企业的发展与他们息息相关,那么他们不投入,谁还会投入呢?
记者:企业要做大做强,除了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外,还需要做些什么?
毕慧芳:现在种子市场上的套牌侵权一直是企业的头疼问题,而企业在引进育种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合理的规章制度来打假维权,保护自身利益。科技不单单要用在育种上,还可以用在其他方面。例如现在的二维码追溯就是一个很好的技术。企业一方面要吸引人才,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管理,这样就不怕被别人套牌侵权了。企业应该依靠国家政策,而不是依赖国家政策。一方面要更多的呼吁、建议、寻求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自身实力的加强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企业不能光等待,自身还要立起来。 (王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