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韬:转基因科普是一场科学启蒙

(本文系姜韬在第二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的致辞)我非常荣幸参加新语丝的这个活动,祝贺饶毅教授获得这个荣誉。他获得这个奖项可谓实至名归。

在妖魔化转基因的谣言和活动进入中国时,饶毅教授和最早的一批科学界、科普界、新闻界的有识之士敏锐地认识到了事情的危害,及时、态度鲜明地展开了捍卫科学的行动。饶毅教授利用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在网络上对反转活动进行了有力驳斥。在我的印象中,饶毅教授也是最早向公众介绍欧盟转基因十年研究报告的科学家,对于知识阶层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这批传播转基因科学知识的先行人物的带领下,经过他们的长期坚持,以及不断增加的后来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看到了科普的成就:部分主流媒体、相当数量的知识阶层,以及广大科学爱好者、科普读者基本上接受了国际主流科学界对于转基因的研究结论和共识。妖魔化转基因的谣言已经基本没有了地位和影响,为中国生物技术的知识普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参加活动的各位朋友都是对转基因有了一定科学认识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转基因将不再是我们的重点话题。我这里不妨抛砖引玉,超越转基因,谈谈我在科学精神传播领域的一点浅见。

从科普的角度来看,公众对于转基因不接受,我们除了要对谣言这个最大因素进行及时和彻底的批驳之外,还有三个方面需要花功夫。

其一是要强调科学的一元性,因为科学是我们人类知识中最可靠的部分,是文明的硬核。纵然是那些所谓反科学的人文学者,也必须老老实实承认:人类在面临客观物质世界时,特别是在操作层面,除了科学没有可替代方案。

其二是对所谓“纯天然”的虚幻理念的批驳,这个概念否定历史,违背事实,是各种极端环保主义的核心理念,必须将之驳倒。这个虚假概念对于文化界的影响可谓深远,一天不倒,就会不断生出新的幺蛾子。对此,我建议严肃批驳的同时,考虑接受者的感情,因为感情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要让人们逐步明了一个事实,即“纯天然只有美学价值”。对于那些饮食无忧、不需要面对自然、只需要面对社会和自身的这个人群,可以抽空去追求“纯自然”。

其三是要抗击来自人文学界的反科学和反智的力量。学科的交叉、文化的交融、科学与资本的结合都是社会蓬勃生命力的表现,技术与资本的结合不但没有影响科学的纯洁,而且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因为资本非但没有否定科学的原本发展动力,而且增加了额外的推动力量!

从历史上看,对科学本身的质疑来自人文领域,主要是不甘为2+2=4这样冷冰冰的规定和结论所左右;还有就是担心科学结论的唯一性会导致专制。这完全是对科学的误读,他们忽略了专制的一个重要本质特征——自私。而科学理论是无私的,从认识论上讲,科学的成果一旦公开,就立即属于全人类。谁理解掌握,就可以为谁服务。科学领域是高度自由和民主的:对真理的探求和揭示,与发现者的地位身份无关,也不受此限制。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反映了科学的理性和民主。

在资本推动转基因技术解决人类重大疾病的医药问题的同时,科学家可以有相当的经费来进行科学本真的活动——对未知的探求!比如,斑马条纹的问题、蝴蝶翅膀色彩和图案的问题;又比如,蜗牛的生物多样性问题等等。而且不可否定的是:资本与科技的结合,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

坚持科学的一元性和人类社会的科学基础,并非等同于科学主义。达尔文主张的“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完全是两回事。我们拒绝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在教科书中介绍和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完全不可以混为一谈。

对事物不恰当的分割,必然造成错误的结论。反科学的说法混淆所有的概念边界,让大家感觉是非判断没有了标准、没有了边界,让人越来越糊涂。反科学者在科学之外看科学,感觉的是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无情、专断。但在科学的内部,则是充满了新奇,永远生机勃勃,一派自由王国的景象。

当前,后现代主义距离中国社会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在科普方面,首先要完成两方面的启蒙工作:科学的启蒙和人的启蒙,然后才是人与科学的关系。这个工作没有捷径,跨不过去,必须扎扎实实一步步实现。为科学的启蒙做出贡献、留下宝贵遗产,这也是转基因科普的价值和目标。

妖魔化转基因现象终将过去,我们每个人都会收拾和整理在这个跌宕起伏阶段的收获。我想,转基因科普必定会给中国社会留下丰厚的科学文化遗产。

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2014年1月12日第二届新语丝科学精神奖颁奖典礼,饶毅作《转基因考验中国媒体》演讲;《许智宏:中国仍然需要科学启蒙》,http://www.agrogene.cn/info-496.shtml;黄大昉《反科学思潮与转基因之争》http://www.agrogene.cn/info-46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