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半路出家”的女植物学家

50多年前,她是一名俄文翻译;而今,她是一位植物学家。去年,她获得了国际天南星植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励。上世纪,她参与编研了《中国植物志》。李恒,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用她的一生诠释了学无止境。



李恒(左一)在野外朱勇摄

2013年度‘H. W. Schott奖’(国际天南星植物学会最高荣誉)授予了一位女植物学家。

“单位安排我去研究天南星科,并且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很喜欢这份研究工作。”面对记者的提问她的回答朴实真挚。

50多年前,李恒从事着一份与植物毫不相关的专业工作——俄文翻译,就职于原中科院地理所(后合并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后来随丈夫来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李恒通过自学,一步步成长为中国知名的女植物学家,并参与编研《中国植物志》。

“家人不能分开”

记者曾翻阅了一些与李恒相关的资料,发现她走遍了云南,在年近60岁的时候,她还翻越海拔高达4800米的雪山垭口,来到怒江大峡谷种最偏僻的独龙江,进行为期8个月的越冬考察。

李恒对科研工作满怀挚爱,尽管今年已经85岁高龄,但她仍然坚持在实验室工作半天,并且将采访地点约在她的办公室,时间是中午11点半到12点半,“这个时间办公室人比较少,我们的交谈不会受到影响”。

在这之前,帮忙联系采访的云南记者站同事曾告知记者:“李恒比较抗拒媒体,你可以试着联系一下。”令记者意外的是,她不仅同意了采访,还专门做了功课,梳理了相关资料,并且建议采访地点在办公室,这样她可以方便查阅资料。

面对祝贺,李恒比较淡然,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你可能还不知道我是半路出家的吧?”

1961年前,李恒还在北京上班,是原中科院地理所的俄文翻译。“因为我的先生要来昆明工作,支援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建设,得知这个消息后,原中科院地理所所长黄秉维就问我要不要过去。”

“去。家人不能分开。”李恒没有犹豫就给出了答复,而且在她的心底也很向往云南。“然后我就去单位交了工作证,5分钟的时间人事处就给我办完了调动,但这5分钟却改变了我今后50年的工作和生活。”

虽然多年后,李恒还可以重回地理所,但她选择了留在云南,并且笑称:“我是南方人,我不回去的理由是北方吃馒头,但我爱吃大米。”

其实,熟悉李恒的人都知道,她割舍不下的是在昆明开始的新事业——植物分类学。

吴征镒让她跟着搞植物

初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报到的李恒满怀工作热情,却被时任所长吴征镒浇了一盆冷水:“俄文在我们这里用不到,法文和英文用得比较多。”不过吴征镒也给李恒指了另外一条路:“你可以跟着搞植物的人出差学习。”

于是,李恒的后半生开始跟植物打交道。在来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第一年,李恒跟着搞植物的研究人员到处出差。“当年的昆明农业学院就在我们单位对面,不出差的时候我经常去听植物专家讲课。”

勤能补拙。李恒来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不仅学了植物,还自学了英语和法语。“最开始我没有搞植物分类学,而是从事生态研究。从1973年开始接触天南星科植物,虽然不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但凡是工作,我都喜欢。”

李恒没有用专业术语向记者解释天南星科,而是从平时常见的绿萝、红掌、龟背竹、芋头、魔芋为例,讲述了天南星科植物的特性,比如天南星科植物叶片较大,并且多乳汁,比较难于压制成标本。

正因如此,李恒的主要工作地点不在实验室,而在野外。“虽然出差是一件艰辛的事情,但付出才会有收获。”李恒说,“即使没有获得‘H. W. Schott奖’,对所从事的天南星科植物分类工作,已经让我享受到了满满的认同感。”

为天南星科建户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团队,李恒参与其中的天南星科编研工作。

《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志,由中国四代科学家耗时45年完成,编研工作基于大规模的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

“这是一本植物界的户口本。”李恒告诉记者,不同于人的户口本,在《中国植物志》中不仅有植物的介绍,还附有命名人的名字。“H. W. Schott奖”也是为表彰李恒在天南星科植物的研究和保护领域所获得的成就。

“中国野生的天南星科植物共有180多种,其中近150种是中国特有的,比较集中生长在海南和云南。”缘毛南星是李恒第一个发现的比较重要的物种,随后这样的发现便“一发不可收拾”。

1973年之前,虽然像芋头、魔芋这类天南星科植物就已经存在,但还没有完全被分类,有些属种甚至没有名字。“我花了3~4年时间,发现了38种天南星科植物,并且为其命名。”

最初并不是为了研究天南星科植物的价值,但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李恒带领学生对魔芋属种作出了推动工作。

魔芋又称魔芋葡萄甘露聚糖,不含热量、有饱腹感,能减少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具有减脂瘦身作用,同时还有助于通便、降血糖、降血脂和抗脂肪肝作用。

李恒发现并命名了多个魔芋新种,并于1998年在《云南植物研究》上发表文章《中国魔芋属的分类问题》,对《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二分册(1979)的中国产魔芋种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根据修订,我国有魔芋已知种21个,其中9个为中国特有。

201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魔芋原料生产国,集种植业、初加工、精深加工为一体,年产值约300亿元。李恒指出:“从最初的分类研究开始,魔芋产业正在成熟。”

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82544.s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