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天下育种人,服务企业做实事

面对天下育种人,服务企业做实事

对有用与无用一文的补充意见

“玉米田”网友在第2种情形讲的“有些自交系如果直接使用的话,还需要交纳一定的使用费。”这说的是8年前第一批引进的120份自交系中的IRF 系列,当时尚在美国生产上使用,如果我们直接使用,要交特许费。那些自交系的农艺性状非常好,但是在中国感染叶斑病。国内育种者并没有被病害难住,他们利用IRF选育二环系,在黄淮地区使用。这种做法不违反中国加入的1978版本UPOV公约,同时说明少数中国育种者成功地解决了美国自交系感病的问题。

“玉米田”强调自主创新,对中国企业生死攸关。最近几年,少数科研机构兴起剽窃式(高仿)育种,那等于把种业推向绝路;少数科研机构那么做也就做了,但如果企业继续那么做,等于是饮鸩止渴。

说我们发放第一批120份自交系没用的人主要来自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我估计对第二批178份自交系持否定态度的人会少一些,但仍然会否定或种一下便随手丢掉。北京市海淀区就有人不赞成研究美国种质。

对此,我们改变策略,经过专家和试验站在各地做两至三年的“前育种”研究,获得基本数据,筛选出20%左右比较好用的自交系,通过田间开放日向社会发放。如果体系为全国做了“前育种”研究,基层育种者还是不能使用这些种质,或者仍然说没用,那就属于不识兰花真价值,是育种者自己把握的事。

这300份美国自交系种在地里就是些普通玉米,似乎看不出本质差别,但它们覆盖了美国商业育种的种质基础。包括SS,NSS,Maiz Amargo,Iodent,……还有其他经典的玉米带种质,都涵盖在这些自交系当中了。利用美国种质能否成功,取决于你的改良与创新能力。

不要去偷别人的种质。即使偷来最先进的自交系,就一定能育成赚钱的好杂交种?不客气地说,按照当今的品种区域试验方法和审定标准,在双盲条件下,即使给了你先玉335或郑单958的亲本,大多数人也育不出好品种。更不客气地说,即使按照先锋公司的杂交种系谱白送给你自交系,也不一定就模仿出好品种,更不要说在先锋的基础上创新了。对多数人,这是个创新能力问题。对少数人则是偷窃心理作怪。在他们看来,偷来的东西是宝贝,白送的必定不是好东西。

自主创新很艰难。企业要积累人才、种质、数据和经验,培养育种和创新能力,而不要靠偷窃。许多人热衷于生物技术,其中就包含着面对常规育种的困难绕道走的潜意识。绕道走对个人可能有好处,对企业则是忽悠。生物技术是辅助工具,替代不了产品技术链和产业基础。企业高层管理者须明白这个道理。

做玉米育种要懂得数量遗传学原理,不管你是博士还是院士,至少把数量遗传学知识理解到大专水平,虽然理解不了模型的推导过程,至少要理解各个参数的含义、动态规律和育种学意义。这是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的基础。

尽管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面向全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全国玉米育种者无差别开放,无差别地从理论、技术、种质和实践方面提供服务,但真正能够理解和实践到底,能够取得成功的只是少数企业和育种者。

最近我才明白,2002年以前,我做报告,写文章是在为所有企业呼吁和服务。到了后来,逐渐地意识到,我的所有这些努力,只能为少数企业和少数育种者服务。不是我故意只为少数人服务,而是我说给天下人听的那些道理,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实践并坚持到底。而中国种业发展只可能是少数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育种的专家教授概莫能外。

我的中国玉米博客无差别地面对天下育种人……

平台摆在这里,成功取决于个人。

面向天下人,服务少数人。这是一个我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