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让你“吃得安全”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县市以下直接涉足农村产业发展的地方政府,应把标准化建设向纵深推进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从而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农业标准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措施,控制农药残留,减少有害物质,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城乡居民对食用农产品最大的不放心,就是害怕有毒物质的污染。因此,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标准化管理就不可能有“放心消费”,必须从以人为本的大局去看待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紧迫性。推进农业标准化与农民增收紧密相连,其作用极大,马虎不得。目前,广大农民尤其是纯农户感到增收最难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卖不出好价钱。而推进农业标准化正是通过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规范和指导农产品生产,确保农产品提高品位,优质优价,让农民增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有标准、有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先机。将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商品优势,就必须以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品牌培育。如果没有农业标准化,就不可能提升农产品市场化、商品化水平。
实践证明,推进农业标准化,如果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担起贯彻实施标准的主体责任,并联络千家万户按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因此,要重视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依靠互助合作经济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把农业标准化贯穿于产业化经营、合作化发展之中,确保农业标准化和各项技术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要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农业重大项目的开发基地。应把建设高层次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作为农业招商引资、农业重大项目的开发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区连片开发和水土环境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切实加大做项目、做产业、做特色的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把农产品质量建设、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标识化工作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功能,对建成省以上标准化示范区,获得无公害生产基地,争创省以上名优农产品及著名农产品商标的项目,分别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以推动农业标准化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要安排专项基金用于扶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设施建设,用于免费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的例行测试,用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补贴,用政府“埋单”换取城乡居民的“放心消费”。
对农业投入要实行“四统一”:即,种子统一供应,药肥统一配方,植保统一管理,病虫害统一防治。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基地应配备速测仪器及专业人员。对上市前的农产品进行产地检测。在城乡集贸市场推行农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入市农产品例行检测制度、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
建立起有权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质监、农业、工商、财政、食品卫生等部门明确职能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建立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农业标准化建设,切实把“吃得安全”当成大事,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