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自我复制机器将成为人类进化下一步



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的艺术家印象图——科学家提出相似的机器可用于殖民火星

北京时间1月23日消息,英国每日电邮报道,当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tes)作为年轻的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家庭教师时,后者曾问他对于人体有何见解。笛卡尔回答称身体可以被看做是一台机器,随后女王指着墙上的钟命令他“看看这是否能产生后代”。虽然这是个发生在17世纪的笑话,但很多现在电脑科学家认为自我复制自我进化的机器时代可能已经到来。

这是一个在科幻校小说已经存在的概念。波兰著名科幻小说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1964年的小说《所向披靡》讲诉了一艘着陆在遥远行星的宇宙飞船寻找机械生命形式——几百万年机械进化的产物的故事。这一概念在几十年后重新出现在了电影《黑客帝国》三部曲以及软件实验室里。

事实上,自我复制的机器拥有更长的过去。它们于1802年被间接的提出,当时自然神学家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提出了机器能够建造机器的首个目的论论点。在他的书籍《自然神学》里,佩利提出著名的“钟表匠类比”。他辩论称某个像表一样复杂的东西能够存在的前提是钟表匠的存在。由于宇宙和所有活着的生物远比表要复杂,因此一定存在上帝——一个神一样的钟表匠。有趣的是,佩利承认如果表能够自我复制的话,那么他的论点就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这一细节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之后的文化战争时期被遗忘了。

自我复制的机器可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1949年,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展示了一台机器将如何自我复制。他将其称之为“普遍的建造者”,因为这台机器既是建造过程的一个活跃部件,也是复制过程的目标。

这意味着复制的媒介同时也是用于存储复制指令的媒介。冯·诺依曼的伟大设想允许了开放式的复杂性以及在复制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换句话说,他开启了自我复制的非生物系统。他聪明的见解早于克里克和华生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随后他继续发展了能够自我复制和进化的数学实体,名为“细胞自动机”。

尽管冯·诺依曼的模型最初只能够在数学空间里奏效,但它清晰的论证了进化可能会影响机械进化。自那时起,工程师便利用这一原则并产生了很多物理应用,例如RepRap机器——能够打印大多数自身部件的3D打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