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跃至“第一位置”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最引人注目的是把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粮食安全跃至"第一位置"."在向记者解读刚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时,省委农工办主任诸纪录说,一号文件对粮食安全的表述,首先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大方针,具体的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
诸纪录说,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背后,是粮食自给率的逐年降低。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实现了粮食"十连增".与此同时,这几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在增加。如果说别的资源如矿产还能够进口的话,那么,土地是绝不可能进口的,而耕地是粮食的唯一产出来源,必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他认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不成问题,但不等于今后10年、20年也不成问题。只有在保护好耕地、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才能根据市场供应情况、国家政策,来合理确定粮经比例。所以,一号文件特别强调,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这意味着不仅要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且要确保耕地质量也不能下降,约束力明显增强。"他说,近年来,随着各地大力推进城镇化,个别地方将基本农田划为工业园区,而用不能耕种的盐碱地实现"占补平衡",这对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保证粮食安全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而地方则是义不容辞的执行主体。"联系江苏实际,诸纪录说,我省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在人多地少的前提下,做到了口粮自给有余,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不过,我省粮食生产很不平衡,苏南大部分地区粮食不能自给,有的地方粮食自给率只有30%左右,是粮食主销区,大部分粮食需要从主产区输入。"对于主销区来说,保持目前的粮食种植面积,既可以提高本地区粮食有效供应能力,也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一号文件的另一个全新提法是,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诸纪录解读说,过去10年来,我国连续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这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连年提高最低收购价,客观上扭曲了粮食的市场定价机制,导致我国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因此,今后粮食价格应当由市场决定,由市场价格引导粮食生产。那么,如果市场粮价走低,会不会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呢?"一号文件有了很好的制度设计。"他说,那就是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打个比方说,如果国家制定的稻谷目标价格是每斤1.55元,而市场价格仅有1.45元,那么,差额的每斤0.10元由国家补足;粮食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则按照市场价格交易,补贴人群则为低收入消费者。
今年的一号文件还有一个全新提法: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抓紧制定重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诸纪录认为,这对江苏来说特别有意义,因为江苏大型农业企业较多,实力较强,对国际粮食市场比较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农业企业走出去的并不多。"一号文件释放的信息很明显: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应该率先出现一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农业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号文件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这意味着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数量、质量双安全,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信任危机。"诸纪录说,长期以来,国内农业生产面临化肥农药等各种污染,不仅危及粮食质量安全,也对水资源和土壤等造成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目前,老百姓对粮食的要求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能够"吃好",这也是我国农业面临的新挑战。"一号文件已经清楚地标明,今后,在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业生产领域,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倡导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前提下,做到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并重。"
(寄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