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强:加快秸秆等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建议



黑龙江作为农林业大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秸秆和林业废弃物年产生量达到8000万吨以上,折合标准煤约为4000万吨。这些资源如能合理充分利用,会成为我省的“地上煤矿”,否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巨大的资源浪费。

目前我省生物质开发利用尚处起步阶段,以生物质发电行业为例,虽然2011年省政府出台的《黑龙江省生物质发电规划》中提出了大规模利用生物质资源的举措,但从2007年至今全省仅建成投产20个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不足40万千瓦,若全部正常运行,年消耗生物质原料约400万吨,不到产生量的5%。更令人担忧的是,相当部分的生物质发电企业运行状况不佳,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这对生物质利用产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认为,当前制约该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有三个方面:

一是规模收集体系尚未形成,收集率太低。由于收集时间短、收集手段落后、收集成本高,秸秆的收集率不足30%,大部分被农民在田里直接烧掉。这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二是生物质资源的储存运输成本较高。因收集率低,收集半径加大,而秸秆及稻壳等比重小、体积大,加上沿途的罚款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且受农作物种植一季的限制,企业必须有半年以上的储存量,增加了损耗和场地、管理等费用。

三是生物质能源的输出消纳存在问题。我省生物质发电也要申请上网指标,而不是执行《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如果不能全额上网,则让本己惨淡经营的生物质发电企业雪上加霜。

上述问题如果能解决,将吸引国内以至国际大规模生物质利用企业涌入我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减少因秸秆焚烧而导致的空气污染!

为此,需要我省根据省情和资源条件,加大产业规划指导和政策资金支持。以从速解决生物质的收集和生物质的规模化利用两大关键要素!特提出以下建议:

收集方面:

一是要支持秸秆装备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将秸秆收割、打包、破碎装备发展纳入到《黑龙江省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10~2020年)》,鼓励农机部门加大研发力度。

二是由地方政府拨出专用款项,对生产秸秆装备或把收割机改造为同步收集秸秆机械的企业和农户予以补贴。

三是鼓励农民采用穗茎兼收的机械,给予农机贷款与担保优惠政策,降低农民收割成本和经济负担,提高秸秆收集率。

四是加快秸秆收集和储运体系的形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投资于秸秆收集和储运,并享受与农民及农业合作社同等的政策待遇。只要是大规模利用农林废弃物的企业,无论收集主体是谁,均可享受农副产品退税政策。

五是要建立秸秆运输绿色通道,免收秸秆运输车辆的过路费,允许其在安全范围内适当超长宽高。加快高产区的乡村道路改造,使之适合秸秆的收集与运送。

六是要规划出专门的场地,解决企业原料储存难题。

规模化利用方面: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为大规模利用秸秆等生物质的项目在立项、核准、建设、税收、补贴、用地、运输等方面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并对需国家层面审批的项目尽量“开绿灯”。

二是对生物质资源的品种、产量、分布及可收集率、收集成本等作针对性的专项推介,吸引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到我省投资。

三是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全额收购生物质发电量,改变生物质电厂上网发电需要申请指标的做法。

四是大力推广生物质制成品的使用,如推广以生物质固体燃料替代煤炭作民用燃料;鼓励发展以农林业废弃物生产生物炭等工业品等。

五是大力支持综合利用方式创新,在部分乡村试点以秸秆集中供气与供热;鼓励使用草木灰,支持以其为原料生产有机肥,以反哺“黑土地”。

(发布:沈兰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