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回眸

2013年10月,进入制种行业黄金期,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金张掖”此时更是一派“金色”,各个制种企业的晾晒场上,大片晾晒的玉米种子传递着丰收的信息,也延伸出一条农民致富的“希望之路”。2013年,我市以建设国家级种子基地为目标,把发展杂交玉米制种作为重点富民产业来抓,积极争取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争取实施国家农作物制种大市大县财政转移支付专项奖补政策,稳步推进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启动实施了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市场监管,有力促进了全市制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至目前,全市共落实玉米制种面积103.28万亩,较上年增加0.75万亩,占全国的27%、全省的70.7%,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100%,实现全覆盖。

稳步扩大基地面积提升制种产业效益

我市按照建设10万亩玉米制种“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示范基地的要求,稳步推进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启动实施了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工程,引进建设了一批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生产工艺先进的种子加工企业,在稳定基地规模、打造质量精品、提升制种产业效益的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建设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20.58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105.8%。土地流转,使企业直接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有效增强了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力度,通过应用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集成配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种子质量管理水平,彰显“张掖玉米种子”品牌效应,我市严格按照国家级种子基地(张掖)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和全市玉米种子市场整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积极组织全市种子管理人员扎实开展春季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共检查种子企业111家、种子经营门点183家,抽查各类农作物品种986个,查处不合格种子1个,下架处理标签标注不规范及过期种子298份(袋);查处销售假劣种子经营门店3家,案值总计6.7万元,没收种子549公斤,罚款3.29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39.2万元。开展玉米制种基地夏季花期检查,抽检面积64万亩,占全市玉米制种面积62%。开展秋季品种真实性专项检查,对甘州、临泽和高台3县区28个乡镇215个村、7个农场、62家企业的277个品种57.1万亩玉米制种田进行品种真实性专项检查,在田间现场抽取样品410份。开展冬季种子市场专项整治,共查处涉种违法案件86起,组织全市种子持证检验人员对玉米制种企业种子质量进行监督抽检,共抽取样品201份。同时,严格按照《“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面实行“张掖玉米种子”贴标销售。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张掖市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办事指南》办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严把种子企业市场准入关,对申请办证的企业在严格审查提交材料的同时,指派专人对企业进行现场勘察,严格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许可的“两证”核发程序。全年共办理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14件,经营许可证11件。

着力强化技术指导推进“四化”示范点建设

为扎实推进玉米制种示范基地建设,市农业局与市农科院合作,在甘州区新墩镇双塔村开展玉米品种田间种植鉴定试验;与甘肃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公司、高台县种子公司合作,在党寨镇汪家堡村、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和高台县骆驼城乡前进村分别建立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点,安排专人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质量管理到收获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做到产前统一提供种子、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产中统一开展技术培训、统一灌水、统一防虫灭病和观察记载,产后统一收获、晾晒和考种。通过玉米品种田间种植试验,对参试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进行分析研究,为大田玉米区域化品种选用提供理论依据。 (陈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