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层林:保障粮食安全需先振兴民族种业

“民以食为天”,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粮食安全后,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而在这其中,种子安全将成为支持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强心剂。就此,光明网记者采访了湖南农业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肖层林教授。

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把种子牢牢抓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且不可代替的生态区域适应性生产资料。种子科技是农业科技的核心部分。种子品种的改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保障粮食总量安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高品质的种子可以增强抗性,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总之,提高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水平,可以保障我国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

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如果粮食在总量上不够,依靠进口粮食来解决我国的粮食消耗问题,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如果粮食质量安全没有达到标准,那么既无法保障我们13亿人口“舌尖上的安全”,也无法提高我们国家粮食的综合竞争力。此外,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受阻,这对国家的强国战略是十分不利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则是基础中的基础。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产业。对于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的中国来说,种子安全对于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我国的粮食供给,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种子问题,就是要把粮食种子牢牢抓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洋种子进入中国大豆、玉米领域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从粮食供给数量及结构来看,中国粮食供给的主要渠道有国内生产、国内库存以及国外进口这三种途径。其中,国内生产是我国粮食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在近10年来都保持在95%以上,而国外进口只是作为相关品种调剂的工具,国内库存则是国内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的调控手段。

从种业发展境遇来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的科技水平总体还是比较高。尤其是我国杂交水稻的育种和种子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我国粮食种子企业体系起步较晚,比国外种子企业体系迟100年以上。直到2002年,我国《种子法》才颁布,颁布以后,种业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系。目前我国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首先,我国种子企业数量多(据农业部统计,我国有6000多家种子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其次,种子的生产和市场营销的次序欠缺规范化运作。同质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现象较为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利润低—研发投入减少—种子品质难以提高—企业利润降低”的恶性循环;再次,种子企业热情很高,但同时盲目性也很强。盲目生产种子、产能过剩,造成近来玉米、水稻的库存很多,面临着一些老品种种性退化、丰产性和抗病性丧失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库存种子价值的丧失。因此,大量的库存也会造成很大的亏损局面;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前中国种业在品种多样性、高产稳产、区域适应性方面明显不足。而国外的大型种子企业,在科技、设备、资金、管理方面都相对领先中国种子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他们试图利用他们的资金和品牌优势,利用中国的科技人员、劳动力和自然条件,在中国创办企业,打进与控制中国的种子市场。

利用中国种业存在的不足,大豆、玉米等洋种子趁势进入了中国的种业领域。此前,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厅局级公务员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研讨班上,黑龙江省粮食局副局长王乃巨表示,在北方,玉米、大豆种子现在基本上是外国品种“当家”,尤其是美国产的种子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但是用他们的种子就得用他们的农药,化肥,否则这个种子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这等于他们通过一粒种子,就控制了我们玉米种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整个过程。这种现象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中国种子业的现状让人忧虑。种子是农业之母,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如果中国种子市场被外国企业控制,中国农业因种子失声,没有话语权,中国农业的“脖子”就会被人掐住,中国农业就会受制于人。

种子危机仍在可控范围刺激中国种业市场

目前只是部分洋种子小规模地进入了中国市场,洋种子还没有在中国的种业市场形成主导地位。就中国种业的现状来说,北方的玉米、大豆可能绝大部分是洋种子,但是水稻、小麦仍是以国内种子为主。

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已经看到洋种子进入中国的现状与势头,一直致力于控制洋种子企图占据中国种业市场主导地位,并且认识到洋种子一旦进入中国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对中国的种业、农业、粮食安全会造成重要影响和潜在危机。但是,我认为当前部分洋种子入侵中国种业市场,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激励中国种业企业不断努力提升实力,对中国种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因为认识到“种子危机”这个严肃的问题之后就会形成一定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因此,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悲观,也没有必要恐慌。在我们国家现有的人才资源、自然资源和科技条件下,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认为完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形成一些与国外种子企业相抗衡的、综合实力较强的种子企业,从而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

粮食问题上要拥有自主权,就必须控制好种子的源头

我国要在粮食问题上拥有自主权,就要保证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这就要求我国在粮食生产上,要控制好种子的源头。我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提高我国的粮食种子安全。

1、清醒认识我国当前种业形势,加强宣传。当前形势下,我国种业发展既迎来机遇,也面临大的挑战,而且从总体来看,外国种业对我国的威胁十分明显。外部的激烈竞争,内部的自身矛盾,让我国种业发展举步维艰,挑战性不言自明。因此,需要加强对我国当前种业形势的宣传,强调中国种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引起各级政府和种业界的高度关注。

2、增强种子企业的综合实力。因为我国的种子企业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并不多见。因此,需要引导、指导种子企业合并、兼并,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种子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抵御洋种子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些威胁和风险。

3、加强种业科技含量。加强种子企业与高校、高级科研单位的战略合作,结成“产销联盟”。发挥各个单位、各专业人才的优势,做到理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紧密结合起来,齐头并进,不断提高种业的科技含量。

4、培育高产、优质、稳产的种子品种。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外历史为鉴,避免粮食依赖国际市场。我国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造成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使得我国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仍是刚性的。我国土地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提高粮食单产,而种子则是提高单产的关键因素。因此,我认为高产、优质、稳产相结合的种子品种,是中国种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高产,能够提高单产水平,可以适应我国当下人均耕地较少的客观现实;优质,是适应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对农产品需求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稳产,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产量的影响,稳定粮食生产,可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和谐。

5、加强培养种业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种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推广水平。目前,种子企业数量很多,但是,人员的综合水平和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和改善。要进一步培养高级人才和技术推广人才。

简而言之,洋种子进不进入中国,农民种地同样需要好种子。如果中国种业拥有价格合理的“高产、优质、稳产、高效”的种子品种,那么,中国的农民就会使用自己民族的种子,我们就不会害怕洋种子来侵占我们的种子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