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土几粒种,“偷”走潍坊萝卜
省政协委员:担心公开信息被山寨,一些企业甚至不敢申请专利
“某国家将潍坊萝卜种和土带回国研究,现在产的萝卜比潍坊的还好吃。”20日,省政协常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郑金兰的讲述引起科技界的共鸣,认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报见习记者李师胜
研制40年的技术
一变通就成别人的
20日,在省政协科技界的小组讨论会上,省法院与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前来答复委员们的疑问。省政协委员、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涛对法院的工作人员说,“知识产权保护是个大问题,我们生产的传感器成本极低,卖8块钱一个,但是如果报了专利,一层窗户纸戳破后,很多厂家便会复制,那8分钱也不值了!”
“如果申报专利,就要公开专利的详细技术信息,其它企业看到,一变通变成了自己的,而这种技术是我们40多年才研制出来的。”张涛说。
来自潍坊的省政协常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郑金兰带了几盘潍坊萝卜给小组讨论的几位委员品尝。她瞅着桌子上的萝卜说,以前某国家进口潍坊萝卜,后来把潍坊萝卜的种子带回研究,而且带回了潍坊的土,做成分鉴定,种出的萝卜比潍坊的都好,以后就不再进口潍坊萝卜了。
“偷来的萝卜,
不如自己的好”
省政协常委、省科技厅副厅长徐茂波说,侵犯知识产权的取证、处理都非常复杂。
徐茂波建议,政协是从各界中选出来的专业人士,可以从其中挑选专家、教授,参与鉴定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
“其实省法院有自己的专家队伍,每5年从科技界中选出几十位作为鉴定专家,在遇到侵权案件时,从其中挑选对口界别的专家予以鉴定。”省法院相关人员解释。
省政协委员隋志光接话说,“现在技术手段很强,去厂家参观,脚底下带回点灰尘,或是用手一摸,别洗手,回来化验就可以破解对方的技术成果,所以很多海外厂家在接待参观人士时都要求穿鞋套和戴手套。”
徐茂波说,窃取别人的专利,造成不公平竞争,不利于鼓励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
这时隋志光拿起一根萝卜条尝了一口说:“偷来的萝卜,不如自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