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研辽中: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科学路径

一个只有130万亩耕地、47.6万人口的小县城——缘何拥有涉及苹果、鲫鱼、大米、葡萄、玫瑰等不同产业领域的五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何获得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北唯一“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东北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22项国家级荣誉?

□文/本报记者/金晓玲

核心提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具体到实践,如何让农民收入与土地效益、区域发展更紧密地挂钩,成了考验地方发展智慧与能力的一大课题。屡经创新与探索,辽中县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科学实践越来越彰显出模本价值和引领意义。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辽中县走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规模化、生态化、都市化发展路径,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通过整合一、二、三产业功能,叠加三次产业效应,在区域建设发展中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几何级数放大,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加快城镇化进程注入了全新活力和强劲动力。

在最新公布的2013年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榜单中,辽中县作为辽宁省唯一代表成功入围。以此为标志,辽中县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再添一枚“国家勋章”。勋章背后,一幅“活了山水 火了田园 富了乡亲”的美丽幸福新辽中图景正加速展开。

新机遇期待新作为,新使命需要新突破。

看辽中,一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系统性、颠覆性革命已经爆发!

赞辽中,创新驱动下,农业大县正向着农业强县发展目标全速挺进!

桂冠加冕“辽中现象”引人关注

22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五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粮食生产“十连丰”—— 农业发展硕果累累,各种荣誉桂冠接连加冕,成为引人瞩目的“辽中现象”。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辽中县科学发展的创新探索和强农惠民的实践路径。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全国示范

去年岁末,一张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名单在官方网站悄然公布。作为全省唯一入围代表,名单中“辽宁省辽中县”6个字十分醒目。

看似只是一个评选结果的出炉,实则蕴含多重深意。为了全面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实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示范县的建设被寄予了“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农旅结合、社会推动、农民受益、充满活力的新产业格局”的厚望。

命名示范县,不仅意味着国家层面对辽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实践的积极认可,更是对辽中创新意识及其探索出的科学路径的充分肯定。

现象背后传统农业“华丽转身”

事实上,屡获国家及省市各个层面的认可和肯定,屡摘各个层级的荣誉和桂冠,已经形成令业界关注、引社会瞩目的“辽中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农业发展方面,目前辽中县就拥有辽中寒富苹果、辽中鲫鱼、辽中大米、辽中玫瑰、辽中葡萄五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全国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全国农业(淡水鱼)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东北首个国家生态县、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色小康县、东北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等22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由这些荣誉称号所串连起的,是辽中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工业理念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

2013年,辽中克服罕见低温、雨雪天气等不利影响,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63万吨,实现“十连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50万吨;新增、改造设施农业完成3万亩,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片32个,造林6.3万亩,新增畜牧小区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41家。

科学谋划现代都市农业“潮”起辽中

辽中县以城乡统筹为突破,以产业转型为关键,以生态建设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全速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升级,从而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实效。

农业大县“健骨强身”

辽中县地处中温带,是国家优质粳稻和专用玉米主产区。但是大田作物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增收空间有限。如何实现由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跨越,一直是辽中县委、县政府殚精竭虑思忖的课题。

换种思路、调个角度,常常让人豁然开朗。

随着大沈阳经济圈的快速崛起,辽中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愈发凸显。辽中位于沈阳市1小时经济圈内,是沈阳距离海港最近的区域,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之一,是沈阳市对外开放的门户。辽中以其特有的区位优势成为兼具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沿海开放双重优势的 “机遇叠加之地”,沟通沿海与腹地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钻石节点”。

为此,辽中县委、县政府明确,突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这两条主线,积极推动设施型农业、加工型农业、外向型农业、休闲型农业迅猛发展,确立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定位。

农业强县渐行渐近

何谓现代都市农业?专业人士解析,现代都市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现代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处的新型交叉产业。

找到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辽中县全力全速向农业强县的发展目标迈进。

截至去年,辽中县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加强、国家级品牌建设展露峥嵘、淡水养殖业迅速壮大、农村能源建设有序推进,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绿色有机等高效农业迈出了新步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食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提升。一个都市农业与现代农业并举,农业标准化、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并进的农业强县,正渐行渐近。

建树品牌稳固搭建产业框架

辽河、浑河、蒲河、绕阳河4条河流穿境而过,丰厚的水资源孕育了土肥地沃的辽中县。勤劳智慧的辽中人立足优势,不断进取,先后培育出“辽中寒富苹果”、“辽中鲫鱼”、“辽中玫瑰”、“辽中大米”、“辽中葡萄”五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去年10月,辽中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辽中县成为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唯一的地标示范县。

2014年,辽中县将建设以河西四镇为核心的“辽中寒富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刘二堡镇、冷子堡镇、潘家堡镇为核心的“辽中鲫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以六间房镇、茨榆坨镇、肖寨门镇为核心的“辽中玫瑰”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养士堡镇、冷子堡镇为核心的“辽中葡萄”标准化示范区;以十大线为轴从冷子堡到于家房两侧20万亩大米生产基地为核心的“辽中大米”生产示范区。

“辽中寒富苹果”增产增收

全县寒富苹果栽植面积由保护前的8万亩发展到10万亩,其中有6万多亩进入盛果期,年产24万吨,实现产值14.4亿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

辽中寒富苹果产业链不断延伸,建成了18处寒富苹果观光园,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观光旅游,推动了辽中“春季赏花,秋季尝果”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还带动了包装、运输、冷藏保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4000余人就业,年收益1.2亿元。

辽中农民李晓春将寒富苹果从大田移植到花盆中,盆栽苹果将果树丰产期提前了两三年,产量高出7倍多。 3年生的盆栽苹果,一盆价格大多在300元到500元之间;7年生的盆栽苹果,一盆甚至能卖到4万元以上,国内外经销商争相订购盆栽苹果。

下一步,辽中将建设以河西四镇为核心的“辽中寒富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制成苹果浓缩汁、苹果酒、苹果醋、苹果脆片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辽中鲫鱼”致富一方

辽中鲫鱼养殖面积由保护前的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万亩,养殖户由1585户达到1808户,从业人员由4800人增加到5700人,商品鱼产量由6万吨增加到7.3万吨,每吨价格由1.4万元涨到目前的1.8万元,实现产值13.14万元。形成了遍布东北、华北和内蒙古的销售网络,并出口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为了加强对辽中鲫鱼的质量管理,辽中县制定了地方生产标准,针对技术基础、产地环境、品种、产品质量、技术操作规程、检验方法、产品标识、包装技术和贮藏技术等环节,确定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了产品质量。

同时,辽中鲫鱼也被沈阳市政府列为“十二五”重点发展产业之一。2014年,辽中将建设以刘二堡镇、冷子堡镇、潘家堡镇为核心的“辽中鲫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到“十二五”期末将实现养殖规模10万亩。

“辽中玫瑰”年出口6000多万枝

“辽中玫瑰”栽培面积由保护前的2万亩发展到3万亩,年产玫瑰鲜切花由4.6亿枝增加到5.98亿枝,每枝鲜切花价格由0.80元上升到0.90元,年产值由3.7亿元增加到5.38亿元。辽中县被认定为辽宁特产“花卉”之乡。

投资13亿元建设的富美莱花卉市场即将开始运营,辽中县在大连、长春、哈尔滨等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终端销售市场,每年出口到俄罗斯等北欧国家6000多万枝鲜切花,出口交货值6000多万元;成立了一支由专业合作社、专业营销大户、村级流通协会和企业组成的500余人的流通队伍,通过提供信息、代购代销、联络客商、自产自销等方式,使辽中玫瑰足不出户就可就地销售一空。

“十二五”末,辽中将建设以六间房镇、茨榆坨镇、肖寨门镇为核心的“辽中玫瑰”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辽中玫瑰”栽植规模将达到5万亩。

“辽中葡萄”年产3万吨

目前,“辽中葡萄”栽植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量3万吨,产值4.5亿元。成立了12家专业合作社,5家葡萄栽植协会,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协会)+基地+栽植户+技术(标准)+市场”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辽中县已经形成了葡萄种苗繁育有中心、栽植有基地、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技术有专家、生产资料统供、服务有专业合作社和协会、销售有市场的产业化格局,成为闻名全国的葡萄生产基地。

“十二五”期间,为加快“辽中葡萄”产业化步伐,辽中县在栽培土地调整、种苗补贴、金融贷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辽中县在财政预算中每年至少列支500万元用于发展葡萄产业,努力打造“多乡一业” 、“多村一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2014年,辽中县将建设以养士堡镇、冷子堡镇为核心的“辽中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以特色产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变特色产品为致富产品,推动辽中葡萄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辽中大米”远近驰名

目前,全县水稻栽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3%,年产优质水稻43.5万吨。

辽中县在“辽中大米”品种选育、育苗、栽培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保证了“辽中大米”独有的品质,使“辽中大米”成为稻米业界的知名品牌。辽中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优质粳稻主产区”等称号。

通过大力实施 “国家优质粳稻项目主产区示范工程”,“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示范工程”,“部、省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项目,推广“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大米加工)+品牌+市场的新型农村经济运营模式”,“辽中大米”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013年,“辽中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市场前景广阔。下一步,辽中县将建设以十大线两侧20万亩大米生产基地为核心的“辽中大米”生产示范区,将绿色和生态主题贯穿于“辽中大米”种植、管理、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三产联动休闲农业活力迸发

百里水韵长廊,万亩生态湿地,肉牛、鲫鱼美名扬,寒富苹果、玫瑰香……在辽中,抽象的现代都市农业概念被可触可感的真实美景所激活。

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为目标,辽中全面拉开建设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布局。

休闲农业游备受追捧

在辽中县杨士岗镇,一个集生态观光农业、温泉旅游、养生居住、休闲商务、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休闲农业项目世外桃源温泉度假小镇,已经成为闻名省内外的休闲游目的地。 2013年,世外桃源温泉度假小镇被农业部评定为“休闲农业星级创建5A级园区”。

以这一项目为代表,辽中县众多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园、现代农业科学园、农业采摘园、休闲农庄正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按照中心辐射、轴线拓展、特色互补、联动发展的原则,辽中以珍珠湖为支撑点,以蒲河生态廊道景观带为轴心,以辽中北部生态区为腹地,全力打造辽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聚集区,大力开发蒲河生态廊道旅游线、农业观光旅游线、红色文化旅游线、历史文化旅游线4条精品旅游线路。

据统计,辽中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旅游点数量达到百余家,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

打造东北知名旅游胜地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事龙头企业项目带动产业链全面升级,今年完成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核心区1平方公里的控详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肉牛、玫瑰等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项目,实现三次产业协调、联动发展。项目化运作等创新模式的广泛应用,迅速推动辽中现代都市农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渗透,形成三次产业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按照规划,辽中县将着力构建“一集群、三板块、五区”的总体布局,全力打造东北地区知名的旅游胜地和中国北方优秀旅游县。

“一个集群”即珍珠湖旅游产业聚集区——立足珍珠水城开发建设,依托珍珠湖良好生态环境,着力建设集旅游、商务、会展、度假、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产业聚集区。

“三大板块”即蒲河、辽河、生态庄园旅游板块——以珍珠湖为龙头,以蒲河廊道为龙身,以国家湿地公园为龙尾,以廊道沿线景观为条,建设“一湖、一洲、多湿地”和“一廊十八景”的优美生态长廊;挖掘辽河文化,打造以“赏辽河风光、游千年古刹、观百年渡口、祭禹王神像”为内容的辽河文化旅游板块;依托东北部的果蔬经济区、西部的林果经济区、南部的花卉产业区,建设集休闲娱乐、耕种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乡村庄园旅游带。

“五区”即现代休闲农业旅游区、休闲康体度假旅游区、历史文化综合旅游区、自然生态体验旅游区和农家度假休闲旅游区——游客可以在这里游览汉墓群、明边墙、烽火台等历史遗迹,还可以进行郊游、野营、水上娱乐等活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全面体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乐趣。

“十大品牌”提升内涵

远看是庄园,走进是花园,居住是乐园。业内人士这样描述辽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美。在此基础上,辽中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注入文化之“魂”,通过“十大旅游品牌”的打造,丰富和提升现代都市农业的内涵与魅力。

据介绍,这“十大旅游品牌”包括蒲河湿地文化游、辽河生态文化游、生态庄园观光体验游、关东民俗文化游、寻根祭祖文化游、历史文化景观游、宗教文化游、红色文化教育游、产业文化体验游和神话传说游。

辽中县选准切入点,集中力量启动了一批旅游产业、基地和项目,并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实现规模扩张。2015年至2017年,辽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进入全面推进纵深发展期,产业发展整体提质提速,做大做强,实现进一步优化升级。

蓝图铺展美丽幸福新辽中魅力呈现

2014年伊始,辽中利海珍珠湖国际假日公园项目开工在即,珍珠水城迈入全面开发建设的新阶段。

辽中已全面吹响“发展都市农业、做精现代农业”的前进号角,一幅美丽幸福新辽中的魅力画卷已经展开——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全面加快农业标准化、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粮食、果蔬、花卉、淡水养殖、休闲农业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全面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

■做强五个主导产业

稳定粮食生产,实现水稻机插秧率100%,力争粮食产量达到63万吨以上,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调优蔬菜产业,新建改造设施农业2万亩;提高畜禽水产养殖效益;做强花卉产业;壮大苹果产业。

■做优五个“国字号”品牌

放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县、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五大荣誉称号的品牌效益,尽快将品牌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落实五个惠民项目

即农机补贴项目、农村能源项目、水产养殖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粮食综合补贴项目。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让群众满意、得实惠。

■推进五个方面结构调整

即种养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农机结构调整、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具有辽中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