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誉归来袁隆平畅谈“增产梦”
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袁隆平捧回一个鼓舞全体农业科技者的荣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袁隆平第二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1月11日下午3时左右,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带着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团队载誉回湘。面对鲜花、镜头和祝福的人群,83岁的袁隆平院士说:"这个奖属于杂交水稻中心,属于全体农业科技人,国家给了我们最大的鼓励!"当被问及接下来希望攻克的目标时,袁隆平说:"我希望在2015年前杂交水稻大面积突破亩产1000公斤!这是我90岁前的心愿!"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袁隆平增产粮食的"中国梦",变成这样一组数据:2013年,湖南实际推广杂交水稻1496.32万亩,其中早稻推广456.26万亩,平均亩产490.5公斤,每亩增产72.1公斤;中稻(含一季晚稻)推广530.82万亩,平均亩产578.3公斤,每亩增产102.8公斤;晚稻推广面积509.24万亩,平均亩产532公斤,每亩增产67.7公斤。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产量533.25公斤,比全省水稻平均亩产增产79.5公斤。
这只是一笔小账。这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历经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关键技术上得到了突破,确保了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悉,截至2012年,全国累计推广两系杂交稻4.99亿亩,增产稻谷110.99亿公斤,增收271.93亿元,推广区域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为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在众多描述老年人的词汇里,颐养天年与袁隆平最是缘浅。2001年到2013年,从古稀走进耄耋,他的大多数时间是在田间,或者去田间的路上。
因为工作劲头不输年轻人,原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称他"80后".袁隆平的弟子、育种专家邓启云说,在稻田里的袁老师是最幸福和快乐的,虽然他已年过八旬,但说他健步如飞,一点都不夸张。
袁隆平表示,尽管目前我国超级杂交稻研究已经跑到了世界的最前沿,这只看做是大家过去努力的结果,倘若有所分心、放松,别的国家可能就迅速赶上并超过你了。更何况,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分子生物技术,远远跑在我们前面。
袁隆平深知增加水稻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深知水稻承担着单产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60%的艰巨任务,更深知夺取水稻高产,必须要有良种、良法和良田的配套。其中,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因为有这样的紧迫感,他在赴京领奖前夕,还一直扎在三亚南繁基地试验田里。领奖回来,他又将回到那个致力于走向丰衣足食的绿色世界,继续他温饱世界的事业,从"80后"走向"90后"的新的征程。
(李杜、谭琳静、辛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