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院士在儋州讲述木薯故事
木薯不但是主粮替代食物,而且可应用于生物能源等领域
科研人员向与会院士及专家介绍木薯科研情况。 本报特约记者 吴文生 摄
从蒸煮到煎炸,从饮料到主食,一桌美味佳肴几乎都以木薯为原料。13日,颇具特色的“木薯全席”,成为在儋州举行的全国木薯研讨年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毫不起眼的木薯,成为与会专家们的议题。
“我们能够坐在这里研讨木薯,与一个‘木薯故事’有关。”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在全国木薯研讨年会上感慨。
朱作言透露:4年前,在北京举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会上,他动情地说,曾经的3年自然灾害和饥荒时期,儋州部分群众没有主粮,是靠种植在边角荒坡上的木薯渡过了难关。
“这个故事在当时的会场上引起深思,那就是如果哪一天出现类似情境,我们是否还有木薯这样的替代食物?”朱作言说,“粮食安全问题引起科技部的重视,推动了木薯课题的立项工作。”
据了解,这一课题项目全称为“重要热带作物木薯品种改良的基础研究”,于2010年纳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8个院校研究所共同承担。
小小木薯,不仅引出粮食安全大课题,而且推动产学研相结合。
共同承担木薯课题项目的8个院校研究所通过合作,已经推出一批科研成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彭明说,以2013年度为例,就有28篇有关木薯的论文发表,毕业博士生15名、硕士生33名,相继完成了木薯淀粉高效积累、耐旱和氮磷高效利用途径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等研究。
“目前的木薯研究成果鼓舞人心。”原北大校长、中科院院士许智宏指出,今后可将木薯与甘薯、马铃薯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提高薯类的产量和品质。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新介绍,木薯可用于特色食品、高档纸业、环保胶、生物能源等领域。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博导李开绵指出,目前我国木薯种植面积突破700万亩,年产鲜薯900多万吨、年产淀粉及变性淀粉50万吨、年产木薯乙醇25万吨,形成了年总产值达100亿元的朝阳产业。
2012年海南省木薯种植面积44.87万亩,年产量72.27万吨;2013年产量预计将突破80万吨。多位专家表示,海南作为热带地区,更有理由让木薯产业升温升级。
(本报那大1月14日电)
http://hnrb.hinews.cn/html/2014-01/15/content_6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