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科技小院”点亮希望的田野 | 照亮“红安苕”的科技“薯”光

视频截图

在湖北首批授牌的26家科技小院中,有一家“红安红薯科技小院”。在这里,科研人员解决了一系列技术瓶颈,为当地红薯产业带来科技“薯”光。

刘训龙,是华中农业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表现优异,他获得了恩施州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 专业实习的机会。

恩施州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专业技术岗实习员、华中农业大学2023届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毕业生刘训龙:“在科技小院那边,我的研究课题和这里的岗位需求一致性很高。”

红安红薯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蔡兴奎:“这个学生一篇文章都没有发就毕业了,更多的你能不能解决产业一线的问题。”

蔡兴奎带着刘训龙解决的,是湖北红薯面临的难题——种苗脱毒。在黄冈红安,红薯种植面积达24万亩,被称为“红安苕”,以前没脱毒的种苗种出的红薯产量低、品相差,市场价大约只能卖到每斤5毛钱,比精品红薯价格低了至少80%。3年前,当地一家红薯合作社的负责人姚峰找到蔡兴奎,希望通过种苗脱毒,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当时刚考上研究生的刘训龙跟着蔡教授一起来到了红安。

恩施州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专业技术岗实习员、华中农业大学2023届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毕业生刘训龙:“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没有感染病毒的甘薯样本,不知道感染病毒的苗子到底长什么样,也没办法比对出哪些苗子是带毒,或者不带毒。”

连续9个多月,刘训龙和蔡教授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红薯地里,终于培育成功了第一批脱毒苗。2022年,当地政府拿出200万奖补资金,两家企业各投资300万,蔡兴奎教授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共同建设了红安苕组培脱毒中心,并通过国家科技小院评选。蔡兴奎教授又将他的研究生曲玉阳带到了这里。

华中农业大学2021级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曲玉阳:“我首先改变了快繁条件,一个月的时间就能长到原来两个月的大小,苗子下地时,就比以前更高、更壮。”

解决了良种的问题,科研人员乘胜追击,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升精品薯比例。

红安红薯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蔡兴奎:“你需要多少(精品薯),我就通过密度再去调控它,希望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和栽培密度,使得我们需要的这个级别的薯的比例最高。”

截至目前,红安红薯科技小院共聘请了3位教授,累计入驻4名研究生,6名本科生,引进或创新20多项红薯高产高效技术,帮助当地红薯平均增产16.8%,带动农民增收约2500万元。尝到了甜头的姚峰自费100多万元,建起了专家驿站和研究生公寓。

红安红薯科技小院依托单位、红安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峰:“每个月差不多有十几天的时间就在我这里,只有把他们留住,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效益。”

(长江云新闻记者 王珣 唐清辉 邹兴程 恩施站 李亚敏 责任编辑 徐诗雨)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