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农业“有奔头”还需补“短板”

2013年,记者跟随几位平凡的农民一路走来,春耕、秋收、下田、入海……深切体会并见证了普通农民在当下农村、农业转型时期所遭遇的酸甜苦辣。在时时能够感受到他们向前"奔"的劲头的同时,我还深深感到,要让农民觉得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农村生活还是有"奔头",还应当破除各种阻碍农民增收致富的障碍,而不是在农民向前奔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你糊弄庄稼,庄稼就不会给你好收成。"2013年,种地"老把式"金州新区华家街道转角房村农民邢永臣对于土地、庄稼有着很深的感情,累点、苦点都不在乎,可就这样一位"老把式"也有自己的无奈:"就算我尽心尽力了,最后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可以说,在农村广大田野上,广大农民对待农业生产丝毫不懈怠,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拼命"来形容。但是,仍然有一道道难关摆在他们面前。

和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三官庙村老窝铺屯渔民王作成一样,同村许多养殖户也是每天起早摸黑、辛勤劳作,但有的一年下来几乎白忙活一场,原因是自然灾害、病虫灾害。农业仍然尚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相对于第二、第三等产业,第一产业的农业与大自然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这就更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最大程度抵御这种不确定性,让农业生产尽量实现优质、高效、稳定的目标。

不过,就算是丰收,也并不意味着收入有保障。种大田的邢永臣几乎年年种白菜、萝卜,产量也都差不多,近三年唯独今年赚了一把。其根本原因是大连市乃至全国秋菜大幅减产,增收"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一种"随波逐流"的"撞大运"."外运菜一多了,当地菜就臭行了。每年种菜就是一场赌博。"这是老邢常说的。那么,为什么就没有一种调控机制,能够实现科学分析市场信息、指导合理调节农民生产规模,避免产生大涨大落的供需矛盾?

多年来,老邢一直种植的"订单土豆"就能让他有明确的投入、产出比,不需要担心销售问题。这是因为"订单农业"、"产供销加化解"一条龙的全产业链这些具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组织化的生产方式能够化解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的农业仍然处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转型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多数选择进城,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摆脱农村、农业,他们才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体面的生活。说白了,就是在农村没奔头。因此,如今的农业生产主力已变成"三八六零"部队——剩下留守的妇女和老人,客观上也造成了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当然,还有很多像庄河市徐岭镇温室棚桃果农孙成金、普兰店市墨盘乡车殿波这样,希望在农村有所作为的农民。他们试图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寻找一种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农业项目。但信息、知识、市场、资金方面的不足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转型。他们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更容易获取的农技知识、市场信息以及资金支持,需要好的体制机制、示范者引领,帮助他们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只有在农村干农业也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农业能让人感到"有奔头".

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农业也一直是被保护、被扶持的产业,因为农业问题不仅仅是农民的问题,还关系到国计民生;农民、农村问题也不仅仅是涉农地区的问题,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生态与社会环境的质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连日报2013年关注的这7户农民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农民共同的普遍难题。全社会应当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并早日解决这些难题,从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巧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