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启动“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
1月21日,四川大学正式启动“创新2035”先导计划,包括物质结构透明计划、未来医学港湾计划、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计划、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计划5项。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核心内容之一。四川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科技强省。在此背景下,四川大学围绕物质与能源、生命与健康、生态与环境、信息与软件、文明与治理五大领域,将组建多学科跨学院团队,对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规划,争取国家支持;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和四川省、成都市“十四五”规划,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对接教育部和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规划,从人才、经费、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创新2035”先导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物质结构透明计划。面向先进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需求,聚焦物质内部微细结构、高通量表征、性能调控、精准合成以及极端条件下的演化规律开展研究,提高新材料与器件研发能力。该计划将结合成都市未来科技城发展需求,共建物质微细结构研究设施和创新平台。
未来医学港湾计划。以创建综合性国家医学中心为目标,与成都东部新区共建医教研一体化的未来医学城,聚焦创新药物、生物材料、高端医疗器械和精准医学,构建我国独具特色、引领世界的高原医学、灾害医学、深地医学,重点建设高原病医学中心、移植再生中心、血液肿瘤中心、感染性疾病中心、代谢性疾病中心、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等6个特色临床医学中心。
天地一体与生态演化计划。面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碳排放国际履约、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化驱动机制,碳中和核心关键技术,地震、滑坡、山洪等重大自然灾害孕育发生的演化规律及灾害早期识别、智能监测、应急处置核心技术。重点建设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百万量级的西南地区生物资源样本库、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及研究设施、综合防灾减灾研究中心及深地—地表环境实验设施等。
信息软件与底层算法计划。面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学等领域信息技术与大型软件的重大需求,以数学、软件、计算机、信息、人工智能等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为基础,聚焦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底层数理算法与软件架构设计,提升大型工业软件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该计划将结合成都市未来科技城发展需求,建设大型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等重要研究平台。
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计划。聚焦人类文明多样性、汉语语言文学与世界文明、古文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巴蜀文化与文明传承、全球语境中的儒释道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国家治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川大学派,产生一批新文科建设的原创性成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