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传统农贸市场的智慧“三变”

智能监管实时动态+电子支付全追溯+食品检测远程监控+商家信用等级全透明……位于江北区寸滩街道的溉澜溪农贸市场——一个有着13年历史的传统农贸市场,在实施智能化改造后,换了新颜。

溉澜溪农贸市场是江北区首家示范智慧农贸市场,也是重庆推进传统农贸市场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间”。

来自市商务委、重庆市场监管局及多个区县的消息称,建设一批智慧农贸市场、推进农贸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被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2021年内,江北区力争建成28个智慧农贸市场;1月底前,南岸区力争完成15个农贸市场的智能化改造……在全市范围内,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大幕正渐次拉开。

“智”在何处

扫码追溯、销售数据实时上传

1月6日上午10时许,天气寒冷,溉澜溪农贸市场内的生意却十分红火。

这是一个经营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的大型农贸市场,现有门市及摊位190多个,经营户113户,从业人员近300人,主要服务周边近10个社区的4万余名群众。

一进市场,给人的感觉就跟印象中的传统农贸市场大不一样——

在大门口,竖立着一块可触摸显示屏。点击它,可查询各种品类的农产品价格、批发信息、安全检测信息及市场概况、经营户分布等,这些数据均实时更新。

再看市场的布局,蔬菜区、农副产品区、肉类区、水产品区等跟大型超市基本相同,分区清晰,商品摆放整齐。

每个摊位,下方均设有排水系统;上方挂着一块小型电子屏,显示该摊位所售农产品的实时价格及经营户信息等;摊位前摆着电子秤,外形和基本功能与传统电子秤一样,可显示单价、重量、总价等,但不一样的是,这些成交数据将实时传输给市场后台管理系统。

重庆日报记者在肉类区看到,一位市民在“旺峰肉业”摊位前买猪前腿肉,称好并扫码支付后,一张小票打印出来,上面清楚显示了市场名、商户名、摊位号、交易时间、交易金额等。如果再扫一扫小票上面的溯源码,检测结果、屠宰点信息等一一可见。

此外,该市场内还专门设立了“快检室”,市场管理方随时对产品进行抽检,其结果也自动实时上传。

以上所有数据,都将成为当日农产品消费终端大数据的一部分。

同时,溉澜溪农贸市场还配备了一个智慧停车场,拥有100多个车位,扫码支付、自动抬杆、快速出场……

“像我们这样的上班族,几天才有空去买一大堆菜,习惯了在超市消费。如果农贸市场都能像这里一样,干净、整洁,菜新鲜,还配了停车场,这对我们也有很大吸引力。”一位开车买菜的年轻人笑着说。

多点开花

目前18个农贸市场实现智慧监管

智能化改造后的溉澜溪农贸市场,是重庆智慧农贸市场建设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仅在江北区,就已建成投用5家智慧农贸市场。今年内,江北区力争建成28家智慧农贸市场。

无独有偶。在南岸区广阳镇,一个有18年历史的传统农贸市场——明月沱农贸市场,如今也改造成了一个智慧农贸市场:装备了农产品滚动信息显示屏、更智能的电子秤以及红外线测温仪等,明晰了功能分区,让这个此前效益差、设施老旧的农贸市场焕发新的生机。

南岸区商务委负责人透露,去年底开始,全区对15个传统农贸市场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建成明月沱农贸市场、洋世达·阳光农贸市场2个智慧农贸市场,力争在春节前完成这15个农贸市场的智能化改造升级。

位于大渡口区金阳路的半岛逸景农贸市场,其改造效果同样显现出来:这个经营面积约4100平方米,拥有196个摊位、56个门市的农贸市场,已建立起智能化的农贸市场网络数字化监管体系。

还有九龙坡区的巴国城菜市场、北碚区蔡家的人道美农贸市场……重庆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下半年起,重庆以智慧监管为抓手,大力推进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截至目前已对18个农贸市场实现智慧监管,覆盖江北、大渡口、九龙坡、北碚、沙坪坝等多个区县。

其实,重庆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布局时间更早。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称,2017年起,重庆抓住城市有机更新的契机,从移动支付提升消费便捷性切入,着力打造智慧农贸市场。仅在2020年,重庆就整合、投入资金3.66亿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06个。

“全链”受益

惠及消费、经营、供应、生产、监管等各方

“升级改造前,这个市场设施陈旧落后,除非特殊情况,我基本不到这里来。现在,我反而喜欢这里,菜品更新鲜,买得也放心。”在溉澜溪农贸市场,附近小区居民李果说,“更重要的是,逛农贸市场,感觉更亲切,生活味更浓。”

与大型超市布局类似,但又别有滋味的智慧农贸市场,不仅“唤回”了很多上班族、年轻人,经营户、农产品供应商甚至生产端也从中受益——

“以前市场环境差,很多消费者不愿意进来。”在溉澜溪农贸市场经营了10多年的商户董昌彬说:“市场升级改造后,每天销售额平均提升了10%左右。”

处在销售终端的经营户生意好了,上游的农产品批发商也尝到了甜头。“好几个客户所在的市场都升级改造了,我的日销售额起码提升了5%。”一名姓王的农产品批发商高兴地说。

智慧农贸市场建设,也让市场监管更智慧、更精准——

在重庆市场监管局办公大厅,立着一块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着全市已建成智慧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追溯、检测结果等信息。

“这个监管系统与区县大数据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和一个个智慧农贸市场连通,做到实时监管,确保群众消费安全,提升了监管效率和水平。”重庆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打算

多方联动提升农产品“全链”竞争力

“就目前的建设情况看,对传统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沈红兵分析说,相当于传统农贸市场经历了智慧“三变”——

一是“硬”设施改造。如环境整治、功能分区、计量设备以及停车场配套等,投入虽然较大,但却比较容易实现。

二是农产品安全追溯。这是部分消费者对传统农贸市场最大的担忧所在,如今,智慧农贸市场正向大超市靠拢。

三是“软”设施升级。“主要指农产品终端消费大数据。以前,哪种农产品卖得好不好,只能靠抽样调查、粗略统计;如今,来自智慧农贸市场的数据更全面、更精准,不仅有利于消费市场的运行调度,也有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及生产端的调度。”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消费者、经营户、供应商、生产端、市场管理方、政府主管部门等农产品全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沈红兵说。

当然,这条路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怎么走?

重庆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智慧监管为抓手,打造规范化的智慧农贸市场,到2024年底,全市城区479个农贸市场将完成规范化智慧化建设。同时,还将与市农业农村委等紧密协作,进一步推进“一品一码”溯源工程,通过农产品龙头企业试点,将溯源真正触及到生产端,实现全流程溯源。

来自市商务委的消息称:今年底前,重庆中心城区(含两江新区、高新区)每个区至少建成1个高标准示范智慧农贸市场,同时还将在此区域内建成55个“网上菜市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市传统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和“菜市场智慧化、规范化”发展,多渠道满足市民消费需求,同时提升农产品“全链”的竞争力。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