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2018—2020周期建设总结暨评议会议召开
12月26日,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召开周期建设总结暨评议会议,对学科群启动建设以来各PI团队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议,对下一步发展进行深入研讨。首席科学家康振生院士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副校长陈玉林、韦革宏出席会议并讲话,“双一流”办、农学院、植保学院、园艺学院、生命学院负责人,学科群全体PI及团队成员参加会议。
首席科学家康振生院士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
副校长陈玉林在讲话中表示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在三年的建设周期内成果丰硕,完成了建设方案的各项指标,希望学科群坚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副校长陈玉林讲话
副校长韦革宏介绍了学校学科群工作总体进展,解读了学科群顶层设计体系,肯定了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建设期间取得的成绩,希望学科群继续践行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针对我国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持续攻关,在支撑我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副校长韦革宏讲话
学科群17位PI分别汇报了周期建设内工作进展,汇报内容聚焦考核指标和预期绩效,重点就已开展的团队建设、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汇报,4位专职聘用科研人员对照合同约定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汇报结束后,与会人员分别进行了交流探讨和咨询建议,评议组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评议。
汇报交流
学科群首席科学家康振生院士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各PI团队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要求。他表示,要以本次研讨会议为契机,全面梳理首轮建设期内的成绩和不足,谋划和布局“十四五”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果断取舍校准方向,在凝练解决重大问题过程中产出重大成果;要围绕关键的科学问题和国家的重大需求开展协同攻关,进一步推动有组织的科学研究;PI团队要为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学术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推动有组织的人才培养。
2018—2020年,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学科群聚焦主要研究方向,在作物重大病虫害致病机理、苹果基础生物学、小麦基础生物学、农业微生物环境适应机理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本领域国际公认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5篇;苹果树病害高效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优质小麦新品总培育与应用两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服务旱区农业生产迈出了新步伐,通过国家审定小麦新品种3个、苹果新品种2个;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6名中青年科研人员已成长为本领域学术领军人才,一批青年学者活跃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生产上一线。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