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发力
12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召开发布会,以中英文双语形式正式发布《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报告(2020)》。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发力、全面强化、成效显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韩秀成介绍,中心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两家指导单位的支持之下,重点选取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主流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作为分析样本,编制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年度报告。
2019年,在“双十二”购物节正式发布业内首份年度报告。2020年延续去年模式,结合抗击疫情的热点、多方共治的特点和保护工作的难点,展现电商知识产权年度的发展状况,并对保护标准、跨境电商这两个重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商行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了促发展、保民生的重要支撑作用。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年度背景之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1275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5619亿元,增长16.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2%。上半年,微信小程序成交总额年同比增长670%,目前已有近10万商家开通了小程序直播。各大平台还开辟了“战疫专区”,免费提供农民及小商户线上经营培训,手把手帮助经营者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探索和尝试,利用平台优势建立特色品牌。
其次,政企合作、权利人合作、消费者等多元社会主体协同的社会共治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中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2020年,在各方努力之下,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各平台企业切实履行平台义务,细化平台内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各大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权利人入驻数量不断提升。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简称IPP平台)设置更严格的商家入驻审核机制,从身份、资质两方面入手对商家进行审核,对依法需要取得相关许可的店铺和商品,采取“人工必审”制度,96%的知识产权投诉在24小时内被处理。
在防控体系上,技术防控持续投入、不断升级。例如,京东的“红网”可以对知名品牌、特殊商号进行针对性保护,目前已保护知名品牌2100余个;字节跳动的“灵石系统”致力于原创作者权益的保护,可通过技术手段自动对比平台内视频版权,快速发现侵权内容;还有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大脑”,其累积的打假图片样本量就超过137亿张,系统样本数据总量相当于186个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量。
报告强调,要直击电商知识产权发展挑战,探索保护管理标准构建,推动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报告深入分析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操作、业态发展和跨境挑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围绕我国首个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介绍标准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确立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最佳实践,指导中国乃至全球区域内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行业实践,兼顾创新励发展和市场秩序维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面对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全球挑战,呼吁各国积极开展合作,围绕国际规则协调、国际执法协作、跨境保护服务和创新纠纷解决,携手探讨知识产权相关保护规则,确保跨境电商交易顺畅、知识产权保护得力。
韩秀成表示,未来,中心将继续研究编写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报告,全面展现新的一年中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发展与探索,为新形势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