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丰种业探索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
新华网哈尔滨12月24日电(记者王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近年来,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垦丰种业)大力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研发投入,进行自主创新,持续探索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垦丰种业早在2016年就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库存容量可达40万份、技术全国领先的种质资源库,目前一期工程共保存有各类种质资源9万余份。
为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问题,垦丰种业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自主创新技术攻关。该公司李晨光博士团队针对性开展玉米全基因组智能设计育种项目攻关,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的精准选育,加速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升级换代步伐。
李忠森博士团队研发的“植物导引模板原位合成基因编辑方法”,可实现水稻部分基因的精准突变、小片段插入、缺失和置换,在今年10月份获得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发明专利,将对我国水稻基因技术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据了解,垦丰种业率先在行业内进行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构建了完善领先的商业化育种平台、LIMS实验室管理系统和种质资源管理系统,投资近4亿元建设企业自有研发中心,建成种子处理及检验检测、分子辅助育种、基因技术等实验室,配备高通量分子设备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研发基础条件达到国际种业先进标准。
十几年来,垦丰种业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对育种创新的基础性、核心性作用,自筹资金建设大型种质资源库,设有长期库1个、中期库2个、短期库1个、原母种库2个,并配套有高通量表型鉴定平台、可移动仿旱鉴定平台和水稻耐冷鉴定设施,设有专门团队负责公司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扩繁、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工作。
“十三五”期间,垦丰种业累计投入研发资金4亿元,年均投入8000万元,占到总销售额的5%左右,有效保障研发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新品种不断产出,形成了年参试品种300多个,年审定品种20余个的育种研发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