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粮食增产遭遇植保“短板”
“十连增”喜人成就的背后,以植保不力为典型的农业生产矛盾开始凸显,不但影响未来粮食生产增长势头,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的隐患和危害正在逐步加大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粮食生产“十连增”大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农民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已成为制约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既影响到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和危害。
据本刊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显示,目前我国农药用量已远远超过实际需求量。比如,我国的农药利用率仅为30%左右,而真正用于靶标有害生物的农药不到0.03%,其余大量农药进入水体和土壤,形成污染。
尤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耕作制度调整等因素,我国农业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有不断加重的趋势,一些常发性重大病虫害发生范围扩大,偶发性病虫害暴发频率增加,这些问题再与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问题叠加,就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丰产丰收带来严重威胁。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其中的内涵就包括农作物植物保护。“近年来,山东省为了解决这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积极开展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山东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许多基层实践和创新,如为农民提供统一高效的植保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探索。
植保“短板”效应愈加凸显
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朱君村农民朱兆和,前几年承包了60亩土地,今年还有160亩的承包合同正在商谈,即将成为村里种地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现在,朱兆和,不担心资金,不担心耕种与收获,最发愁的还是如何防治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病虫害。
“耕地有旋耕机,收获也都实现了机械化,种和收两个环节都不怎么费事了。输水管道铺到了地头,浇地也不麻烦,唯独打药治虫难办。现在老百姓打药还主要是人工背着喷雾器打,非常累。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大伙都减少了兑水量,增加药剂的浓度,这样可以少背几桶水。不过这样一来,防治效果就差了,打不均匀,还费药费工。”朱兆和对本刊记者说。
“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王金宝介绍说,但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结构正发生逆向变化,“谁来治虫”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农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迫切呼唤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突破与创新。”
“目前,农事操作的各环节中,植保已成为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技术要求最高的一环。”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副站长李明立告诉本刊记者,农民田间喷药,不仅投入多、辛苦多、对身体风险大,而且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病虫害防治时效性很强,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时间,防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的防治模式,防与不防不统一,早防与晚防不统一,不仅让农民的钱花了不少,而且对防治效果影响较大。”他说。
据介绍,农民用药随意,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潜在危害非常大。当前农药单剂种类超过了千种,如果再加上二元复配剂型,总数达万种。农民因选用农药品种不正确、不对路,又不能适时、适量用药,使得农民用药过量、用药方式不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例如,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复杂,山东农作物病虫害种类比较多,是全国农业病虫害多发、重发、频发的重点区域之一。据统计,山东省农业病虫害种类3800余种,常年发生的110多种,面积达到8亿亩次左右。如不有效防治,每年可造成各类作物损失2500万吨,约占总产的20%--30%。
“节本、增效、减害、治污”体系治理
山东省商河县中海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是一家综合性的农民合作组织,下设一个专业的植保机防大队,有近400名专业机防队员。负责人吴世国为本刊记者介绍说,去年,机防队除了统一防治合作社自己经营的2.1万亩耕地外,还承包了整个沙河乡小麦和玉米的病虫害统一防治。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吴世国说,统防统治所用药物由财政资金统一购买,农户只负担每亩次8元的作业费。县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制定专业防治技术方案,由机防队统一采用农用飞机、大中型植保机械统一喷药,实施的效果非常好。
商河县农业局副局长丁俊兴告诉本刊记者,通过统防统治,防治区内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了10%,防治成本下降了2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覆盖率达到100%,病虫防治效果在90%以上。
山东齐河县2013年实施了20万亩玉米统防统治,其中10万亩全部采用飞机防治。该县农业局局长崔洪亮说,专业防治组织在农技部门指导下,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滥用农药的弊端,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据该县植保站调查统计,实施统防统治的玉米田减少用药20%,防治效果提升15%,每亩可节本增效200元左右。
李明立介绍,山东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2008年以来,在全省实施了“专业化防治水平提升工程”,前后投入3900万元用于扶持各地建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2010年,省财政又设立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项目,三年来累计投入4500万元,创建了49个专业化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县,装备了428个专业化防治组织。
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截至2012年底,山东省各种形式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组织已发展到3167家,其中在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在植保部门备案的1419个,专、兼职从业人员达7.57万人,其中持证上岗的人员1.72万余名。
据统计,近三年,由省财政扶持装备的植保机械日作业能力已达70万亩,占全省农业病虫害防治日作业能力的30%。采用统一的植保机械防治,一般比农户手动喷雾器施药,防治效率提高8--50倍,高的达100倍以上;防治效果提高10%--30%,农药用量减少20%--30%。
“以统防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环节病虫害防治难的问题,减少了农药污染,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消除了农产品安全质量隐患,保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其效果和意义越来越显著。”王金宝说。
普及率亟待提升
王金宝认为,由解决农业病虫害防治难问题而在实践中发育壮大起来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经营主体的重大创新,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符合山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是新形势下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有效防止面源污染”等重大实际问题的机制创新和现实选择。
下一步,他介绍说,要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优惠政策支持,在增加规模、扩大防治面、提高管理效率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形成以公共植保机构为主导、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植保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为加快山东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山东有国家确定的粮食大县80多个,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63亿亩,农业病虫害防治面积7.5亿亩次左右,但统防统治的比重还是太小。就该省小麦、玉米两大作物而言,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2.8%和7.0%,全省还有三分之二的县没有开展统防统治示范行动。尽管发展势头不错,但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目前的发展能力和水平还远远不适应农业生产需要。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不仅统防统治的比重低,而且作物种类也少。当前开展统防统治的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而其他的如蔬菜、果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应用较少,亟需拓宽防治范围。
李明立说,主要是财政资金支持统防统治的力度还显不足。从投入情况看,主要是省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2000万元,每县投入100万元左右,绝大部分的地方财政还没有实实在在的投入。
他建议,在巩固提升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服务的同时,加快向各地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各类园区延伸,向棉花、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延伸。同时针对不同产品对象的特有需要,积极开发和实施特色专用的防治项目,在统防统治的框架下,不断提高规模化、集成化、专业化的防治服务水平。□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娄辰叶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