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完成的《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减贫报告2020》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本网讯 12月15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在京发布我校完成的《亚洲减贫报告2020》,我校校长孙其信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我校文科讲席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合作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代表报告写作团队介绍了《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减贫报告2020》的主要内容。报告发布后获得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央视中文频道、凤凰卫视、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全媒体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减贫报告2020》是李小云教授团队与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继《亚洲减贫报告2019》之后第二次合作推出的以亚洲国家减贫进展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研究报告。本年度报告以“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为主题,梳理了亚洲减贫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挑战,总结了亚洲减贫的成就和经验。

孙其信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中国的减贫实践是亚洲国家的典型代表,为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具有国际意义。我校李小云教授团队能够连续两年与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合作推出《亚洲减贫报告》这样立足亚洲、辐射全球的知识产品,体现了中国农业大学立足中国大地、突出农业特色,围绕农业农村发展、减贫等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开展创新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宗旨。

孙其信介绍,首先,经济增长是减贫的基础,但只有经济增长具有益贫性时才能真正推动减贫。《博鳌亚洲论坛亚洲减贫报告2020》对中国国家主导以及全部门益贫增长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包括通过农业发展推动缓解食物性贫困,继而通过农村工业化推动非农产业就业,再通过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持续推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这对经济增长和减贫有一定程度脱节的国家提供了相关经验。第二,中国减贫实践的重要特点是国家对减贫进行强有力的干预,从而将政治承诺落到实处,对许多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并面临不平等加剧问题的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不同国家有不同国情,但中国经验可以参考的意义在于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在政治力量和社会中寻求广泛的政治共识,通过政治共识的建立来克服利益集团制约,支撑政治承诺的兑现。第三,从技术层面看,中国识别和瞄准贫困人口的机制可以向许多希望消除极端贫困的国家分享。中国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突出做法是贫困瞄准对象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提升不断下沉,从早期瞄准到区域、地区逐渐转变为瞄准到社区乃至家庭和个人。在进入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阶段后,基于“两不愁、三保障”多维贫困指标的建档立卡制度的形成,又很好地解决了工作层面贫困人口识别及精准帮扶难题。

李小云介绍,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影响亚洲各国贫困变化的最直接因素,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亚洲仍是对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地区。报告创造性地总结了亚洲国家减贫的四种模式,并着重强调了发展在解决贫困问题上的重要意义。亚洲各国在减贫过程中坚持走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在发展中缓解和消除贫困,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减贫历程为世界提供了多样性的减贫方案。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深化国际合作。

本次发布会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政策顾问扎法尔主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中国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中共汶川县委书记张通荣、海南省外办主任王胜、尼泊尔驻华大使潘迪和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分别在发布会上致辞。联合国粮农组织、印度工商会联合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代表、驻华使团和中外媒体等10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我校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张传红副教授、黄振乾副教授、郦莉副教授、巴枫老师、徐进老师参加发布会。(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