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生态农业满眼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好生态如何卖出好价钱?绿水青山怎样成就金山银山?莲都区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此作出了最好回答:
在不久前的2013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莲都区的处州白莲、爱绿森香菇、鱼跃酱油、生态米、禽宫咸鸭蛋受到杭州市民的喜爱,被一抢而空,企业不得不加急补货。
莲都区最偏远的峰源乡,虽然山高路远,现在种的高山蔬菜却已经做起了宅配生意,直销到户达230多家,价格比市面上贵一倍多,仍供不应求。
上个月底才开出来的丽水淘宝馆,处州白莲销售商达到64家,其中丽水白云山土特产一家网店首日接到400多个订单,成交额达10000多元……
生态发力,始于良好的布局。这两年来,莲都区依托省生态屏障保护地区的优越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通过品牌化、科技化、规模化经营,莲都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三区五园”建设风生水起,总规模达37800亩,高山蔬菜、食用菌、稻菜轮作、中药材精品园、水生蔬菜精品园、特色水果精品园、蛋鸡精品园、生猪生态养殖园八大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该区的白莲、白枇杷产业实现品牌化发展,并实现向设施农业和全产业链开发的战略转变;高山蔬菜发展成为山区的惠民工程;好生态引来娃娃鱼、铁皮石斛农业大商落户……
更令人惊喜的是,生态精品农业成为该区乡村休闲游的重要依托,带动全区20多个乡村游景点发展。
好生态带来的富民好效益,正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更美好的前景,已然可期。
白枇杷白莲身价倍增 特色生态农业有魅力
一颗精品白枇杷,卖到30元;一朵白莲,从花到根吃干榨尽,被发掘出最大价值。莲都区走品牌化经营之路,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产品的转型升级。
白枇杷和白莲,正是莲都区品牌化生态农业的典范。
新年一开始,莲都区的太平乡就掀起了建设枇杷设施大棚的新高潮。这是因为去年区里在太平乡下岙村率先开展枇杷设施栽培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莲都区丽白枇杷专业合作社社长傅陈波告诉笔者:“大棚外面的裂果率达到75%,大棚里面的裂果率只有15%,按这个比例算收成,过去一株产值400元的枇杷树,如今种在棚内的产值能超过2000元!”
太平乡的环境优美无污染,这里出产的白枇杷核小肉厚、鲜嫩多汁、酸甜适口,被收录到《中国枇杷志》中。依托白枇杷的这些优势,莲都区政府紧紧围绕打造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为核心,出台多项鼓励扶持枇杷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广设施栽培、更新管理模式,使莲都枇杷的果品品质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全区枇杷总面积达4000亩,年产值达1600万元。其中,白枇杷面积有2500多亩,年产420吨,年产值超900万元,成为太平乡等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把一朵白莲所有的价值都发掘出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依托全新的农产品品牌开发理念,莲都的老牌生态农产品——处州白莲产业这两年声名鹊起。
在莲都区的畲族村利山村,整村民居沿着大荷塘而建。这百亩的大荷塘,成了全村156户人家的聚宝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夏天,游客来这里赏莲花,品莲心茶,喝莲子酒,吃全莲宴;秋天,游客来这里采莲子,顺带还买几斤莲子回家;冬天,游客来赏残荷,品味畲家过年的风味……
除了与旅游相结合,莲都区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采取技术引进、合作加工等方式,开展处州白莲根、茎、叶、花、芯以及枇杷果品、花、叶等加工,延伸“两白”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随着处州白莲整个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处州白莲为原料的系列产品得到了不断开发,白莲酒、莲子罐头、莲子脆片、莲子藕脆片等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加快发展以“两白”为主题的休闲观光产业,开展花期赏花、果品成熟自采自摘的集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活动,与特色农业自身发展形成良性互动。2013年,莲都区先后举办处州白莲节、仙渡桃花节等6个农业节庆,吸引了游客6.56万人次,带动水果采摘110万公斤,带动农家乐及旅游收入2100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互促共赢的乡村农事节庆旅游发展新路子。
高山蔬菜做宅配 科技惠民促增收
蔬菜“上山”,效益翻番。“茭白、四季豆、松花菜、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蒲瓜、南瓜等是莲都高山蔬菜的主打品种,产量较大,一般亩产都在7000元以上,最高的亩产可达18000元。”丽水市农业局农作站副站长、蔬菜高级农艺师周锦连说。
峰源乡是莲都区最偏远、地域最广、海拔最高的一个乡镇,目前全乡蔬菜面积7000多亩,建成高山放心菜核心示范基地1200余亩。发展高山蔬菜成了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
机耕路、标准钢架大棚、微滴灌、集约化育苗基地、冷库建设,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色板安装;新技术推广、蔬菜无公害认证……在峰源乡尤源村的高山蔬菜基地,笔者看到一个个钢管大棚依山而建。
往年,莲都区峰源乡的菜农过了霜降节气就是农闲时节,大棚搭起来以后,冬天一样需要忙着收获。去年开始,峰源农民在峰源乡政府引导下,以市农科院与莲都区政府签约共建峰源乡高山放心菜基地为契机,走上了生态现代农业的路子。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乡里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8家,流转土地1976亩。2013年,峰源乡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就达7000亩,产值约3500多万元。
种出效益、打开市场的种植户们并不仅仅满足于散卖、零卖,而是要做出属于峰源自己的高山蔬菜品牌。据介绍,目前峰源高山蔬菜主要采用集基地、体验采摘、销售、配送于一体的有机蔬菜CSA(社区支持农业)营销模式。从峰源的蔬菜基地采摘新鲜蔬菜后大约1个半小时就能到达放心蔬菜配送客户的餐桌上,有些蔬菜甚至用清水一冲就能食用,如西红柿、圣女果、黄瓜等,这些都广受客户的青睐。
为更好地促进该乡旅游业的发展,解决乡村避暑度假旅游单一性、周期短的问题,峰源乡立足实际打造田园风光基地。如今,“峰源乡高山放心菜基地”为到峰源避暑的市民提供了一个“采摘乐园”。
生态农业选大商 现代农业见规模
这几天,丽水莲都区的“盆景石斛”上市了,搭配定制的宜兴紫砂花盆,一株3年生的铁皮石斛盆景售价近200元。从长在悬崖峭壁的名贵药材,摇身一变为精品盆栽,让铁皮石斛实现这一跃的,是位于莲都区碧湖镇蒲塘村的绿谷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基地负责人汤利达告诉笔者,铁皮石斛茎干上一节一节的鲜条可入药,但出售的话只能卖到四五十元,而做成盆景,就能卖到近200元,翻了两番!今年首批上市的石斛盆景总量有上千盆,明年石斛鲜条产值能做到800万元。
去年,莲都区率先启动中药材精品园建设,铁皮石斛的规划生产面积达350亩,总投资逾5000万元以上,建设连栋大棚的农户,还能获得约占建设总投入50%的资金扶持。目前全区20亩大棚基地的育苗能力已经超过1000万枝。
不仅是石斛“美丽”转型,丽水的传统农产品食用菇也实现了流水线工厂化生产。在丽水百兴菇业生产车间里,杏鲍菇从装瓶种植到包装成品只需45天,比人工操作缩短了10多天。这些新鲜的食用菇,被制作成即食小袋、香菇酱、火锅底料等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意大利等。公司总经理吴其进说,和传统杏鲍菇种植相比,现代化生产的优势是不受季节气候影响,365天都能生产,目前年产达2000多吨,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
精致的盆景石斛大棚培育,小小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这正是丽水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精品农业转型的缩影。
为了加快引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大项目、好项目,莲都区在招商引资上做足文章。2012年以来,莲都区农业局创新建起莲都区土地可流转资源库、招商引资情况统计库和可引资项目资源库三个涉农动态资源库。2012年底,浙江森宇控股集团在莲都考察时,农业部门根据“莲都区土地可流转资源库”,对适合森宇控股集团投资的地块进行分析、筛选,然后依次陪同投资业主进行实地考察。正是被莲都区的招商服务质量和效率深深打动,“森宇”与莲都区政府正式签订了10亿元的投资协议,决定在莲都投资建设集组培、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现代铁皮石斛产业。
此外,莲都区农业局还在几年来与义乌、杭州、上海、江苏等客商进行互访、考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客商的投资意向和落地需求等方面内容,建立了“莲都区可引资项目资源库”,对客商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为好生态选出现代农业大商、好商。
娃娃鱼皇菊促增收 好生态引来好产业
近日,笔者来到莲都区雅溪镇潘柏村的大鲵工厂化繁育与养殖产业化鲵基地,首先就被一眼望不到头的“宿舍”吸引。基地负责人王书才告诉笔者,公司一共建了92幢大鲵“宿舍”,每间配备10台空调,确保室内温度控制在10℃~21℃之间。在这些宽敞干净的厂房里,住着165000 尾大鲵,这个规模已经稳坐我省大鲵种苗繁育和养殖基地的“头把交椅”。
借助好山好水,莲都区去年共有三家养殖企业进驻潘柏村,占地140多亩,全国最大“娃娃鱼”养殖基地种鱼已经在这里大规模繁殖。其中浙江永强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丽水分公司投资建设的娃娃鱼基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娃娃鱼驯养和繁殖基地之一,累计投资达1.5亿元。
三家公司看中的,都是莲都雅溪的良好水质和空气。王书才说,基地每天要使用1000多吨一级标准水,取用的就是附近雅一水库的水,基地经储水后再次进行净化,确保大鲵生存在纯净饮用水里。
2013年,由江西兆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的“皇菊”种植加工项目,在莲都区岩泉街道高山村落户,目前占地面积100余亩,引进皇菊菊花茶的制作工艺,建成附合QS标准生产厂房,已累计投资达200多万元。“按照目前的市场价,菊花按直径分的各级价格中,二级价格在5~10元/朵,一级价格在15元/朵左右,特级的最高可达30~50元/朵。”基地负责人介绍说。高山村村民主任王小荣介绍,“皇菊”种植加工项目引进后,村民不仅可以出租土地有收益,村里的闲散劳动力还可以一年四季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吴立库 余俞乐)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