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E专辑“探索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出版

本网讯 继千年发展目标之后,联合国于2015年制定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塑造未来15年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加繁荣的世界。在那里没有饥饿,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人都能得到足够的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为探索“绿色”和“发展”协同实现的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FASE)特邀非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Felix D. Dakora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申建波教授、焦小强副教授为组稿人,在2020年度第四期专辑:“非洲农业绿色发展”中深度介绍关于非洲农业绿色发展的探索方案。

农业和粮食生产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出足够的且营养健康的食物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然而,在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这一挑战更为艰巨。在许多非洲国家,农业和食物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全国40%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因此,要在非洲协同实现农业的“绿色”和“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调动非洲粮食生产体系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农业向可持续方向转化。毫无疑问,从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角度来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生产力低下的非洲是政府决策者、科学家和企业界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天堂”。

受制于有限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技术推广体系以及低的小农户技术采纳率,非洲在上个世纪错过了“绿色革命”的大好时机。当前,与中国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仍然不到2吨。这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非洲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在非洲的许多国家普遍存在食不果腹的现象。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实现非洲粮食自给自足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其打造自身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尽管这一观点正在探索之中,但可喜的是,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试点案例相当成功。比如通过生物固氮技术,引进豆科作物,同时结合优化种植制度和肥料的使用,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与非洲相比,中国利用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这在全球粮食安全史上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但其最重要的是科学家、农民、政府、企业共同参与实现粮食大幅增长。本期专刊组织了7篇综述和研究性论文,以“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涵盖了非洲本地化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自下而上的新技术应用与推广,以及中国成功经验对非洲农业的启示等多个主题。

在探索本地化技术和模式方面,Jiao等(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0360) 在系统分析科技小院模式在中国运行机制及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非洲科学家和农民共同参与实现技术本地化的设想,同时还探讨了整合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农民的力量进行知识和技术转化的潜在途径。Muhaba and Dakora等(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0354) 通过利用花生固氮,结合少量磷肥的施用,研究本地化的技术以实现非洲花生产量的提升。

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将知识和技术传播给非洲小农户的方法, Leta等人(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0331) 利用“综合土壤肥力管理项目”,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到埃塞俄比亚农业推广体系(AES)中。他们发现项目实现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合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户生计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建议将其纳入埃塞俄比亚的主流农业推广体系中,将其制度化。Fofana等人(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0358) 通过设计和传播创新的价值链延伸战略,采用农户示范和改进农业技术培训来提高小农户的能力,开发适用于小农户的知识体系和本地化的工具。

“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和非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共同应对非洲数百万小农户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解决温饱问题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球推广,尤其是在粮食安全问题严峻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uerkert 和 Schlecht (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0341) 提出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可持续农业集约化的概念,并提出非洲农业发展可以借鉴中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另一项研究中,Jiao等(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0359) 以中国华北平原典型的粮食生产县-曲周为例,剖析了曲周粮食生产的历史变化及驱动因素,提出了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通过有机物料的循环使用,形成土壤配肥的良性循环。这对于肯尼亚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Meng等的一项研究(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0353) 还表明,干旱预警系统在提高摩洛哥、赞比亚、埃及、尼日尔和埃塞俄比亚的粮食生产力、养分和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防治荒漠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Wei等人(https://doi.org/10.15302/J-FASE-2020320)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非洲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表明,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要实现可持续的粮食安全,非洲国家必须同时重视环境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

专辑组稿专家

Felix D. Dakora 教授,非洲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

张福锁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建波,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入选者。

焦小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副教授。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期刊简介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简称FASE,2014年2月创刊,是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一种国际化英文季刊。

FASE旨在为农业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论文发表与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服务对象包括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内容涵盖农业科学、农业技术/工程、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及管理等可促进当前与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FASE 刊承担着面向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报道农业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等重要使命。所录文章包括综述(Review)、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学术快报(Letter)、数据(Data)、评论(Comments)、观点(Perspectives)、科学新闻(Science News)等,特别注重刊登农业科学与工程发展前沿学科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成果。

专辑链接:http://journal.hep.com.cn/fase/EN/2095-7505/current.shtml

FASE网址:http://journal.hep.com.cn/fase

投审稿平台: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fase

(请关注FASE微信公众号和官网了解最新动态)

关注FASE微信公众号

关注FASE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