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弘扬光大”

11月26日,“中科微至科创板IPO(首次公开募股)获受理,拟募资13.39亿元”的消息不胫而走。创立4年余,这家孵化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的科创企业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中科微至即“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开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以来,又一冲上科创板的“弘光专项”项目,在中科微至之前,还有寒武纪、中科星图、仕佳光子。

“‘弘光专项’,寓意就是将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弘扬光大。”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高技术处副处长秦承虎对《中国科学报》介绍说,中科院“弘光专项”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重大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弘光专项标识LOGO

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助推器

纵览中科微至的产业化足迹,“弘光专项”充当了关键的助推器作用。

中科微至成立于2016年5月,如今的主营业务是“面向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输送分拣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但在成立产业化公司之前的8年中,团队开展的高速图像处理、精密伺服控制等智能工业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在工业视觉识别/尺寸测量/缺陷检测、农产品采后分选等领域开展技术应用;直到2015年,团队才开始重点面向现代物流智能化发展需求,探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物流包裹分拣系统原理样机研发成功后,找到试用客户成为摆在团队面前的主要难题。”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中科微至董事长李功燕回忆,他们花了近一年时间遍访国内主要快递企业,才得到样机的试用机会。

半年后,这台样机几经改进后完全满足用户需要,帮助团队拿到了进入物流行业的通行证。不久后,中科微至成立。

然而,与国内外同行相比,中科微至起步较晚。特别是国外同行如日本大福、荷兰范德兰德、奥地利TGW等巨头林立,中科微至亟需加快产业化步伐。

2018年7月,在“弘光专项”支持下,中科微至开启“支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核心智能装备系统产业化”项目。不到两年的时间,中科微至先后完成了大件包裹自动分拣系统、经济型动态秤系统、重载机器人型货物分拣系统等的研制,并在快递、电商领域进行了推广应用,截至2019年底,项目累计销售成套装备超162套,实现销售收入7.87亿元。

李功燕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弘光专项”一期的支持下,团队建立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实现了3个转变: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的转变,快递电商行业向大物流行业的转变,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

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自2016年至2019年,中科院先后部署了4批29个“弘光专项”项目(2个暂未启动),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涌现了一批产业化成果。迄今已有 3个“弘光专项”项目的产业化主体实现科创板上市,2个项目产业化主体进入上市辅导阶段,多个“弘光专项”项目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优势明显。

如何发现和筛选出类似中科微至这样的项目?秦承虎说,“弘光专项”项目牢把“价值导向”指引,重点考察项目“是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是否为已取得突破并具有一定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技术和产品?”如果答案为“是”,则进入项目的评审阶段。

“在项目评审阶段,我们除了充分发挥专项行动联席会议作用,集中调研、集体决策之外,还要邀请投资基金经理、投资人参与评审。”秦承虎说。

以尽职调查环节为例,科技促进发展局会牵头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和产业投资基金经理等人员对项目开展尽职调查,重点关注6方面的问题:时间尺度上是否为18~24个月内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是否足够成熟(技术成熟度TRL>7)?项目是否有明确的产业化主体?产品或服务形态是否明确?商业模式是否清晰?经济效益(前景)是否足够大?

秦承虎表示,如能很好地回答这6个问题,“弘光专项”支持的产业化主体,未来可望在一个直接市场容量超百亿元的行业中,成长为龙头企业。

“在登陆科创板之前,我们没有想过仕佳光子会如此快地上市。”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安俊明告诉《中国科学报》,2018年,研究所与仕佳光子决心利用AWG芯片技术继续研发新的拳头产品,但研发推广经费仅靠公司经营难以为继;正当此时,中科院“弘光专项”对“AWG芯片产业化”项目提供支持,直接助推了仕佳光子在科创板上市。如今,仕佳光子已经是国内光通信芯片产业的佼佼者,有效地实现了部分光芯片的国产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弘光专项”数千万元的项目经费不是一笔小数目,要全额拿到这笔款项,也得凭真本事。

在支持方式上,中科院探索实行“经费全额后补助”的方式,并按节点目标进行阶段性评估。“我们严格检查项目阶段或节点目标,坚持不达目标不给后补助经费。”秦承虎说,与此同时,“弘光专项”注重强化项目过程管理,设立“项目经理”全过程跟踪项目实施。

自2020年5月以来,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进一步对“弘光专项”后补助经费简化管理,如对预算管理、财务验收等环节的手续、审查等从简,以进一步促进重大成果产出。

打造社会认同的成果转化品牌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等问题是困扰我国产学研各界的长期难题。如何催动优秀科技成果实现高效转化落地,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曾指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是新时代赋予中科院的使命。而作为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关键一环,科技成果转化是充分释放科技成果价值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中科院在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就拿“弘光专项”来说,秦承虎表示,弘光专项致力于支持产业化项目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生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希望通过“弘光专项”的推动,引起研究所、科研人员对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产业化的重视,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实现“多赢”。

2019年3月,“弘光专项”有了自己专用的LOGO——蓝色背景、白色字体,下方配以“中国科学院”字样的绸带为依托;内芯主体由汉字“弘”和“光”交错组合而成,并共用一点;中层由类似火焰红黄交错的旋转光芒构成。标识寓意“弘扬光大”,体现科技成果的动态转化过程。

经中科院有关部门研究决定,中科院承担“弘光专项”的院属单位,均可以在所承担的“弘光专项”项目工作报告、成果展览展示、产品宣传生产等活动中使用该标识。

“我们希望通过创立‘弘光’标识,打造社会认同的成果转化品牌。”秦承虎说,市场是检验科技成果最好的试金石,希望“弘光专项”能够为科技成果转化引入市场优质资源,帮助科研成果从技术优势发展为市场优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