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第一品种郑单958兴衰启示录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几年前的顺口溜言犹在耳,但在种业库存压力空前加大的当下,作为全国第一大玉米品种的郑单958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现在经销商销售郑单958都没啥积极性,基本上是被动销售,”山东聊城地区北京德农种业的一级经销商王斌(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北京德农种业作为上市公司万向德农的主要子公司,郑单958是其主力品种。这一天正是各个乡镇的经销商前来交定金的日子。

销售不力之下,郑单958也日薄西山。从2010年的统计来看,郑单958的种植面积还高达6500万亩,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种。“但这两年下滑得特别快,”王斌自己深有体会,“比如我每年大概能卖10万斤玉米种子,前些年的时候郑单958能占到五到六成,现在连一成都不到。”

在中午的酒桌上,各位经销商也纷纷表示,“如果让我自己种地的话我也种郑单958,这确实是一个好品种。”但在经销问题上,大家却又纷纷摆手,“郑单958的价格太低了,利润率过低,卖两斤郑单958还不如卖一斤别的种子,没有多少人愿意卖。”

王斌告诉记者,登海605、先玉335、隆平206等种子的价格普遍在55元/袋上下,而郑单958每袋的价格只有20多元钱。毛利率上,高价位种子的毛利率普遍在55%以上,而郑单958的毛利率却只有20%-30%。

此中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郑单958五家代理的格局。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种子专家佟屏亚告诉记者,2001年,郑单958刚通过审定便上演了一场品种“争夺战”,郑单958权属单位河南农科院采取买断生产权、经营权的竞标方式,分别由北京德农、河南秋乐、金博士和金娃娃4家种业公司折桂。而到了2010年,中种集团也加入争夺的行列,郑单958的经营权由4家变为5家。

在种子行业景气度高的年份里,郑单958的热销曾为5家种业公司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让5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无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库存高企的年份,比如眼下,其弊端也暴露无遗。5家公司互相压价,陷入恶性竞争,而价格和利润率的降低又进一步打击了经销商的积极性,销售更加困难,于是价格被压得更低……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五国军棋”的格局还与减少制种面积难以协调。在行业库存压力空前,减少制种面积成为当务之急的情况下,记者在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张掖调研时却发现,除金博士的制种面积由2012年的4.01万亩骤减到2013年的0.98万亩外,其他4家制种面积下降幅度都不大,削减幅度最小的中种集团仅由2012年的3.66万亩减少到2013年的3.33万亩。

制种面积难以下降,销售又不给力,郑单958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全行业都面临库存压力的情况下,郑单958的库存问题最为严重。“老祖宗都说"人多了好干活,人少了好吃饭",但现在人多了,连活都不好干了。”万向德农董秘霍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实际上,几家代理的品种都存在这个问题,”王斌告诉记者,“比如以前排名第三的另一大品种浚单20也是由4家代理,结果价格也上不去,毛利率同样很低,现在浚单20已经很少有人卖了。”

相反,在种业库存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登海605、隆平206等少数品种却取得了穿越市场周期的表现。“能取得这样的表现主要在于登海种业和隆平高科的研发能力强,种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的竞争最终取决于研发能力。有研发能力,研发出差异化的优良品种,这样才能抵御行业周期的压力。而如果只是授权经营品种,缺乏定价权,这样就很容易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成为价格战的牺牲品。”中信证券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施亮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长期以来,科技和生产两张皮的体制性问题一直十分突出,科研资源集中于科研院所,企业科研能力低下,只能通过向科研院所购买品种经营权的方式维持生存,如郑单958。为此,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但不管怎么说,到目前为止,除了先玉335能跟郑单958抗衡外,还没有哪个品种能跟郑单958一较高低。这么好的一个品种沦落到今天的地步真是太可惜了!”王斌表示。 (任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