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河北省“三农”发展持续向好
粮食总产“十连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十连快”,农村环境面貌日渐改善……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省农业投入持续增加,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扎实推进,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基础增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业正在逐步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虽然已是三九时节,但望都县柳陀村村民刘振英依然不顾严寒,来到田里查看前几天浇过冻水的小麦长势。
“去年县里免费为我们村的农田铺设了节水管道,每家田里都有出水口,今冬浇地方便多了,只要拿着电卡刷一下,水就会流到田里。”刘振英说。
2013年,我省大力发展农田基本建设,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0万亩,完成农田造林4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全省旱涝保收耕地达到6739.1万亩。省财政厅共下达种粮补贴资金68.2537亿元,中央财政安排我省第一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9.1亿元,国家对我省小麦发放物化补贴1.81亿元。我省还把省级80%以上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科技、农业产业化等11项支农资金,统筹用于86个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在加强农田基础建设的同时,大力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组建了由200名专家组成的创新团队,建设了100个综合试验推广站,培育科技示范户18.2万余户,良种覆盖率达到98%。
持续增加“三农”投入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去年粮食生产再次刷新纪录,总产达到673亿斤,比上年增加23.68亿斤,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10年增产粮食。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肉蛋奶蔬菜水果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各类植保队、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组织空前活跃。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万家,全省耕地流转面积1414.9万亩,带动上万农户走上产业发展之路。农业正在逐步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民增收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十连快”,100万扶贫对象实现稳定脱贫
窗外数九寒天,屋内暖意浓浓。鹿泉市东营村村民杜建书心里热乎乎的,他正在算去年的收成账:5亩土地流转租赁收入5000元,自己在合作社打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老两口一年下来人均收入1.4万多元。“现在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杜老汉高兴地说。
农民的小账本连着我省的大账本。2013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89元,同比增长10%以上,增速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多、工资涨,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等多种因素促成农民收入‘十连快’。”
为让农民种田有利可图,我省积极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价格支持政策。同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2013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全省产业化经营总量超过6100亿元,同比增长15%,为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各地还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农民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此外,2013年,我省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省财政专项用于扶贫的资金达到11亿元,大大超过以往。中央投入我省财政扶贫资金96387万元,比上年增加17680万元,增幅达22%。全省100万扶贫对象实现稳定脱贫。
农村环境变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加快实施,燕赵版美丽乡村渐行渐近
“路通了,水净了,房子翻新了,环境整洁了。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坦。”近日,武邑县审坡村农民王强告诉记者,过去的一年,村里的变化很大。
王强的感受代表着很多农民的心声。2013年,我省加快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按照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着力抓好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民居节能改造等15件实事,集中力量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版农村。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省95.3%的村庄完成了“四清”工作,共清理各类垃圾5547.7万立方米、杂物1574.2万立方米,清除残垣断壁155.2万处。3029个改造提升重点村中,99.9%的村庄完成规划编制,98%的村庄建起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道路硬化7040.4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8576.4千米,增加供水家庭25.3万户,改厨8.5万户,改厕11.9万个。植树350.6万株,新增绿地244.1万平方米,建环村林带 732.5千米。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各地加大投入。2013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000公里,改造危房18万户,解决44.7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农合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到28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1000所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基本完成,改造中小学校舍 815万平方米。建设各类饮水安全工程7106处,解决了700.3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是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我省解决人口最多的一年。
(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