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成立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11月5日上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Academy of Global Food Economics and Policy,简称AGFEP)启动会在金码大厦三层报告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陈锡文,商务部副部长、民盟中央常委钱克明,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辛贤主持。
孙其信对与会领导、专家和AGFEP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祝贺。他指出,中国农业大学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并为国家与世界重大需求提供解决方案。AGFEP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视域从传统的农业技术、粮食安全研究拓展到全球农业发展与食物安全。中国农业大学将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人民的营养与健康贡献中国智慧。
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樊胜根表示,AGFEP研究院将会以食物、经济与政策为关键词,就重塑全球和中国农业食物系统以达全民健康可持续发展、研判全球与中国农业食物系统重大风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中的双赢路径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并通过人才培训、旗舰报告、决策咨询等形式,把研究院建设成具有国际视野、中国风范的智库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陈锡文为研究院揭牌。AGFEP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陈锡文担任,学术委员会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国环境署及国际农经学会的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揭牌仪式后,陈锡文做主旨报告。报告中,他强调了学术研究关注点从国家粮食安全转向国家食品供给安全的重要性。陈锡文指出,当前我国食物供给依然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一是国内农业生产结构和需求存在脱节,食物供给的品种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问题并存;二是当前的生产加工技术还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在饮食方面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相对于人口数量,中国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不足。陈锡文建议,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充分用好现有耕地、淡水和其他资源,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如何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包括品种改良、栽培技术改进等;如何平衡食物自给与进口的关系。
陈锡文表示,理解“十四五”规划突出的三个“新”字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新阶段”,新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矛盾,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中最本体的需求就是对更好、更营养、更健康、更安全的食品的需求。二是“新理念”,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理念推进食品供给保障战略,让全球70多亿人口能够在开放中共享中国食品市场的红利。三是“新格局”,通过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解决中国人多地少、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他指出,“十四五”规划给我们指明了一个非常好的前进方向, AGFEP研究院一定可以大有所为,为中国农业食品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钱克明在报告中建议,应当从更广阔的视角来思考中国农业问题,包括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的粮食数量安全问题,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供给结构、营养、质量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快速工业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的问题。钱克明希望,AGFEP研究院能够立足中国农业问题研究中国的农业和食物系统,着重研究如何重塑食物系统,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在数量、质量、安全、可持续、生态方面的要求以及如何应对国际挑战,为中国补上三农短板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柯炳生教授的报告分析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的几个问题,这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他指出,我们面向未来最根本的挑战在于,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以及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贵的劳动力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改革和创新。
辛贤副校长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樊胜根教授回到中国、加入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农业大学之幸,更是中国农业之幸。他指出,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的成立对于中国及全球食物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AGFEP研究院以学术研究为核心,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并举,打造世界一流智库,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战略提供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研究员、原部长徐小青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谢建民,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咸春龙教授,西南大学副校长温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唐忠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钟甫宁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教授,浙江大学陈志钢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杨月欣研究员、赵文华研究员,深圳华大基因王韧研究员,世界经济论坛生态文明和热带雨林联盟大中华区总负责人朱春全等来自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及机构的一百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