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国重室再谋实质性协同创新

11月3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红组织召开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明确协同点,确定协同方向、协同任务。这是继9月30日的首次见面会上形成协同创新方案后,两个国重室朝着实质性协同创新所迈出的新步伐。

科研院负责人,两个国重室主任康振生院士、刘宝元教授和“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于强教授等专家代表参会。植保学院党委书记张俊杰介绍了启动协同创新以来的工作进展,水保所党委书记杜永峰详细汇报了协同创新方案并解读了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体制机制等有关情况。

与会人员聚焦旱区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对接,在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发挥各自特长协同创新上取得了共识:开展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探究旱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策,为国家提供建议和咨询;围绕农业与生态协调发展一体化技术体系建设等交叉领域设立前瞻性协同攻关项目,解决全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学术交流机制、设立开放课题等推进实质性相互开放,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协同创新模式。

康振生院士表示,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围绕旱区作物与逆境因子、旱区农业与生态治理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保障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面对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旱区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要作物逆境适应与生态治理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以全链条科学研究为纽带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协同将在更高水平支撑区域农业发展,为我校协同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旱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更多“西农智慧”。

陈红对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勠力同心谋发展、协同创新勇卓越表示高度赞赏,指出农业生产存在专业性、综合性和公益性三大特性,因此要把握协同的机遇,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团队相互间的深度合作、构建资源共享和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机制,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西部旱区农业发展打开新的突破点。

陈红要求: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二是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出西农声音,提出西农方案;三是相关院所和部门要做好机制支撑、服务保障,构建有利于科学家“心无旁骛、潜心研究”的良好环境,促进重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的突破,打造西农旱区农业优势与特色名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康振生院士在我校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提出了“协同创新,为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建议,得到了校领导有力支持和两个国重室师生的积极响应。据了解,此次会议后,双方将按照达成的共识逐步启动协同攻关,建立全产业链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争取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


会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