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水分关系视角分析橡胶复合模式的合理性

在东南亚地区,橡胶种植业往往需要面临土地退化与季节性干旱的双重威胁。针对这一区域性问题,在橡胶林内间作不同类型的经济作物成为“固土-保水-增效”的重要栽培措施。以往的大量研究和田间实践表明,间作作物可以起到提高橡胶林土壤理化性质,优化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目前,不同生活型的间作作物(如咖啡、茶、龙血树、千斤拔、砂仁等)与橡胶纯林构建出多种类型的农林复合模式。从生态环境角度,这些复合模式无疑是推动该区域橡胶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作为该复合模式内的主要经济作物,橡胶树的水分利用环境也需要被关注和优先考虑,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型的间作作物可能会对橡胶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此,版纳植物园生态水文研究组杨斌助理研究员及相关组员、联合恢复生态组和上海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以橡胶纯林、橡胶-咖啡、橡胶-砂仁、橡胶-益智等复合模式为例,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等技术,探讨了橡胶与间作作物的水分关系。通过对上述橡胶林水分状况时间(季节尺度)、空间(垂直梯度)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橡胶树、间作作物对表层土壤水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吸收比例为43.5%~69.1%),该水分利用特征与它们的土壤剖面根系垂直分布相一致;尽管水分竞争明显,咖啡树可以通过增加降雨入渗和减小土壤蒸发等方式起到保水作用;与橡胶纯林相比,益智的保水效果并不突出,砂仁甚至会加剧橡胶林的水分亏缺(尤其是旱季)。考虑上述不同作物的吸水特性与保水作用,从水分关系角度选种咖啡树作为间作物种对橡胶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结果以Coffee performs better than amomum as a candidate in the rubber agroforestry system: insights from water relations为题,发表在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上。

不同类型复合模式的种间水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