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药综合高效栽培技术”晚稻示范现场评议会在长举行

10月22日,省作物学会组织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县农技中心等单位有关专家,对我中心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双季稻水肥药综合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课题(2017YFD0301504)——“双季稻周年丰产增效水肥药综合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试验示范基地晚稻百亩示范片进行了现场观摩与测产。

示范区种植双季晚稻品种甬优1538,共计102亩,田间生长平衡,叶青籽黄,无病虫危害,落色好。专家组对示范区随机抽取了3块田进行机割实收测产。1号田实收面积567平方米,实收毛谷666.09公斤,含水量25 %,扣除杂质2%,按13.5%标准含水量计算亩产为 665.8公斤;2号田实收面积615平方米,实收毛谷711.2公斤,含水量24.5%,扣除杂质2%,按13.5 %标准含水量计算亩产为659.8公斤;3号田实收面积558平方米,实收毛谷 657公斤,含水量24 %,扣除杂质2%,按13.5%准含水量计算亩产为676.2公斤;平均亩产为667.2 公斤。对照区甬优1538,共计32亩随机抽样实测三丘,实测面积分别为 512平方米、526平方米、530平方米,实收毛谷重量分别为559.5 公斤、562 公斤、587.9公斤,含水量分别为25 %、24 %、25 %,均扣除杂质2%,按13.5%含水量折合亩产分别为619.3公斤、613.6公斤、628.7公斤。对照区平均亩产为 620.5 公斤。实测示范区比对照区平均亩产增产约 7 %。

据悉,示范区应用课题组研究集成的水稻“三强”栽培、“四省四提”栽培,研制筛选“神隆”杀虫药肥新产品和超敏蛋白复合酶生物制剂药肥复合产品及其施肥方式,集成基于目标产量的双季稻田节水节肥综合技术和稻草-绿肥协同利用技术等双季稻周年丰产增效水肥药综合高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展双季稻水肥药综合高效利用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技术应用上有重大创新。

据了解,与区域习惯施肥量和灌溉水量相比,该技术模式减少15%的施肥量和5%的灌溉水量。田间病虫发生轻,该技术防治水稻害虫药后14天、25天定点调查结果显示,对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93.3%、91.5%。施用该技术药肥7天、14天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8%、90.7%。

(撰稿\摄影:吴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