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选择要合适 苜蓿越冬更安全

紫花苜蓿生长习性与特性

苗期收缩性生长

紫花苜蓿,出苗6-8周后即开始收缩性生长。收缩性生长是由于幼苗的下胚轴和上部的初生根细胞侧向生长,使其变短变粗,导致幼苗与子叶相连的第一节逐渐收回到土表以下。这种生长习性叫收缩性生长。

紫花苜蓿的这种生长习性与它的抗寒性、再生能力、越冬能力以及枝条分枝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紫花苜蓿不同的品种这种生长习性的延伸性不同,有的品种能够从6-8周延伸到6-10个月,有的甚至2-3年。美国育种专家甚至根据此特性培育出了根冠入土型品种,如3010、巨能2等。

根部碳水化合物变化

紫花苜蓿根部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气候、季节、物候期等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早春随着返青生长紫花苜蓿根部碳水化合物含量开始下降,分枝后期开始上升,到孕蕾期达到最高。

春季紫花苜蓿返青之前,植株内的水分通常有两个来源,即内源水与外源水。内源水是指紫花苜蓿植株体本身通过根系系统的侧根和侧根上的毛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外源水是指由于降水、喷灌等从紫花苜蓿植株体的主根上部、根颈部以及表皮组织受伤的部位进入紫花苜蓿植株体内的水分。内源水对紫花苜蓿来说,是一种安全、清洁和无菌的水。而外源水通常要带入土壤、空气和水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使得紫花苜蓿的根部、根冠部以及根内发黄、发黑甚至腐烂。

根、根冠及根颈部的伤害

紫花苜蓿春季未能及时返青的原因往往是根部、根冠部以及根颈受到了不同原因和不同程度的伤害。根冠部受害因其受害深度较浅,往往只影响返青速度。而根颈部受害因受害的程度不同一般要影响返青的质量,有时会影响生产。

施肥对高产与越冬的影响

施肥与高产的关系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最好能测土配方施肥,根据苜蓿的营养需求,土壤中缺什么补什么。在每年的9月下旬前后施一次越冬肥,对紫花苜蓿的安全越冬有益,因为它能同时影响苜蓿根部的碳水化合物浓度和离子浓度,尤其是钾离子浓度对苜蓿的越冬有重要作用。

越冬成败的几个要素

越冬成败的要素包括:天气、冬管、品种。

天气因素是所有越冬植物的重要因素,有时是决定性因素。如果冬季雪大,往往能使所有的越冬植物安全越冬。但是,天气因素是不可控的。越冬管理也往往受生产条件、设备、天气因素等影响,只有品种因素是可控的,所以,一定要选好一个适合的品种。

返青的条件

紫花苜蓿随着春季天气变暖,地表化冻,根系首先吸水膨胀,根部碳水化合物激活,根部细胞液中的活性离子,如钾离子,首先活动,生命迹象开始,越冬芽萌动,紫花苜蓿开始返青。

紫花苜蓿抗冻因素

紫花苜蓿不同的品种,因其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其越冬能力不同。新苜蓿和老苜蓿因其根系系统强弱不同,越冬返青能力也不同。土壤水溶液离子浓度影响根部细胞的细胞液中活性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细胞的渗透压,所以,土壤水溶液离子浓度和根部碳水化合物总量越高对越冬越有益。

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深根系作物,耐寒、耐旱,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沙性、轻度盐碱地,中低产田都能种植。在受到外部侵害时,生命也显得十分顽强。

对紫花苜蓿安全越冬、返青的建议

认识误区

一些人觉得,冬天太冷不好,返青太慢不好,返青水浇水太早不好,种植密度太大不好。其实这些是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冬天太冷会影响紫花苜蓿越冬,其实冬季冷有利于土壤保水,反而有利于越冬。

春季返青慢能有效预防倒春寒。返青水早浇能及时给土壤补水。种植密度大对沙性土壤保苗以及苜蓿苗期杂草控制有益。

灌水制度

冬季灌水: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在土壤封冻之前,将水灌足。

春季灌水:根据土壤水分、气温、地温状况制定灌水制度,不同的灌水目的其灌水的方式与水量不同,以地表降温为目的则应少量多次,以根部灌水为目的则应多量少次。

生产季节灌水: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及生产需要确定,最好是水肥一体化。

品种选择

良好的田间管理到位后,紫花苜蓿品种间的差异方能充分体现,天气条件相对正常时,品种选择尤为重要,秋眠级与抗寒指数是紫花苜蓿品种选择的量化指标,此外,品种的生长习性,如根冠入土性、根蘖型等,选择品种时也要考虑。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作物,种植之前品种的选择和确定是生产中人为可控的因素,对生产有较大影响,一定要注意认真对待。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