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植物区系研究近20年(2000-2019)进展

缅甸处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之一的Indo-Burma区,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区域,但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植物多样性本底资料匮乏。W.J. Kress等在整理了大量馆藏标本信息及文献的基础上,于2003年出版的缅甸植物名录,记载了273 科2,371 属11,800 种种子植物。随着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等部门与国际上植物多样性研究机构的合作不断加强,近年来中国、日本、美国、韩国等国的科研工作者在缅甸开展了大量的科学考察并发表一系列的缅甸植物新类群和新记录,随着野外科考和研究的深入,编撰缅甸植物志的呼声日益高涨,并逐步提上了日程。

为了便于了解和掌握对缅甸植物多样性研究的进展,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收集,整理了从2000年1月到2019年12月已经发表的缅甸维管植物新种和新记录类群,20年间,共发表了新属13个,新种221种(含种下等级),新记录科3个,新纪录属34个,新录种359种(含种下等级),涵盖了91科和320属,其中兰科占了1/4(146种),41%的类群分布于缅甸北部克钦邦。

缅甸与各国合作开展的科学考察,为部分类群(如凤仙花科、兰科、姜科、秋海棠属、树萝卜属、球兰属、豆科等)的分类学研究、植物编目(如兰科、秋海棠属、蕨类和石松类、Mt. Popa有花植物名录等)和图鉴(如缅甸水生植物、Natma Taung国家公园种子植物)等编著提供了基础。但很多缅甸优势的类群,如豆科、大戟科、茜草科等以热带分布为主的木本植物科属的研究力量还很薄弱;由于交通、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我们对缅甸高山植物多样性(如杜鹃属、报春花属)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根据Middleton等2019年关于东南亚地区植物志编研进展的估计,缅甸有维管植物近16000种,按照这个数量,缅甸还有4000多种植物新种和新记录有待发现。

缅甸植物志编研项目的启动能够推动缅甸植物的研究步伐并加快我们对缅甸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但建立有效共赢的国际合作机制是需要认真考虑的,缅甸植物志的编研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开展大量的野外采集,更需要国际上研究不同类群的专家参与,特别是吸引年轻一代专注于以编目、鉴定、命名,利用现代发展起来的各种手段结合标本馆工作开展系统的分类学研究。这些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对缅甸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0180,31970223)和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项目资助(Y4ZK111B01),成果以Contributions to the Flora of Myanmar from 2000 to 2019为题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Plant Diversity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为主题的专辑上。

在缅甸发现的部分新种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