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为应对突发事件“保驾护航”

科技期刊为应对突发事件“保驾护航”

科技期刊记载着大量学科信息内容,既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的平台,又是深化学科研究、创新科研方向、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科学技术的催化剂。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发,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科技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围绕“科技期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策略及社会责任”这一专题展开讨论,专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案例,分享了平台提升知识服务效能和推进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经验。

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科技期刊应该不断优化信息传播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以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传播、学习和技术创新。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因较强的传染力、一定的致死率及众多未知性给人民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介绍,中华医学会杂志搭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起到了快速传播新冠肺炎科研成果的作用,为中国抗疫提供学术支撑,为世界抗疫提供了中国经验。未来,中华医学会杂志还将分领域建设“优秀科研成果集中优先发布平台”。

以最快速度提供最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这既是全国抗疫取得胜利的需要,也是我国科技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所在。

期刊工作者是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坚实后盾。疫情突发,期刊工作者要做好文章发表、观点阐述、问题讨论、经验传播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一线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在最新研究成果出来后迅速交流和探讨,引导他们学习到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开发更深层次的研究方向,开创性地探索高效的一线救治方法。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认为,在突发重大卫生事件中,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科技期刊要积极应对,快速响应。通过对国内外新冠肺炎论文数据的收集,分析论文分布、出版模式、国际合作等特征,并从开放科学的视角提出建议。

科技期刊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介,以最快速度提供最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这既是全国抗疫取得胜利的需要,也是我国科技期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所在。

《金属加工》杂志作为非医学领域的行业期刊,在疫情期间,从装备制造行业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行业媒体的社会责任,发挥引导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金属加工杂志社副社长蒋亚宝介绍,通过策划抗疫专题,《金属加工》杂志举办了在线讲座、在线论坛、企业云直播等系列活动,宣传和交流企业抗疫经验,引导科学防控和复工复产,为读者传递先进技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宣传。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要深刻认识重大变革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密切关注疫情带来的重大变革,把握重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蒋亚宝认为,疫情带来了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转型,线上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传播服务模式的主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