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与中山大学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现场 中山大学/供图
9月22日,中国气象局与中山大学在广州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确定多项合作内容,其中包括依托“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联合开展大型科学实验及气象观测,共享科学数据和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山大学依托大气学科和科考船等优势将参与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技术发展引领计划等新一代气象观测设备研制。双方还将在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未来地球计划等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展开合作。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在签约仪式上说,中国气象局与中山大学的合作始于2002年,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平台建设、气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持续深入合作。“尤其是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在区域精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以及陆面过程模式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取得多方面科研成果。”
中山大学的大气学科历史悠久,并于2015年建立专门的大气科学学院。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学院教职工规模快速扩大。今年8月28日下水的“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船就是瞄准包括大气学科在内的海洋学科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大平台,这将大幅拓展和提升双方合作空间与质量。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于卫东说,利用中大科考实习船的优势,双方合作空间和前景巨大。比如,双方可合作开展气象卫星的海上现场定标和产品验证,共同推动大型科学计划如南海季风试验、华南沿海暴雨试验、台风试验等;还可以支持我国气象服务走向全球,发起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气象合作观测计划、亚非澳季风试验等,切实推动中大科考实习船成为支撑世界气象组织重大科学计划、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气象气候防灾减灾业务培训的“海上实验室”。
此外,根据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开展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共建博士联合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等。
刘雅鸣表示,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一些方面对外依存度高,迫切需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获得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破解当前难题的科技创新之路。
据介绍,中国气象局已与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大学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大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事业等发展。此次“局校合作”将对我国大气学科发展、国家高层次大气人才培养、气象科学研究等多方面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