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今秋开学不一样
乘火车辗转65个小时,8月22日上午9时58分,西藏女孩陈列松姆,终于回到了阔别8个月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今秋,武汉百万大学生错峰开学,校园又开始热闹起来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学校建起了防护网守护学生在校安全。针对上半年线上教学进行实训“补课”、集中答疑等,武汉高校今秋开学与往年有很多的不一样。
别来无恙安心返校
“欢迎回家!”8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迎来了首批返校学生。
华中科技大学食堂(华中科技大学供图)
“看到同学们回到校园,就像家长见到了好久未回家的孩子一样。”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介绍,武汉大学根据“错峰分批、安全有序”原则,组织学生返校、新生报到。8月22日至9月11日,学生分四批返校。
“很开心回到熟悉的校园。”8月29日是华中科技大学本科老生集中返校的日子,新闻学院曹文昊同学早已收拾好宿舍,等待室友的归来。按学校要求,曹文昊开学前连续14天每日在华中大微校园“健康状况填报系统”填写健康状况,临行前与辅导员联系,告知个人健康状况、具体返校时间、出发地、交通工具及详细车次等信息,顺利回到校园。
“自8月28日起,组织5万余名学生分四批返校。”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熊兵介绍,学生运用学校自主研发的“校园E码通行”返校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办理、审批和管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生到校前就已通过迎新系统获得辅导员、一对一志愿者等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完成报到手续。
虽然返校时间有差异,但返校核验健康码、测温、身份信息核验等程序几乎是各高校的标配。学生从全国各地返回武汉,各高校为了让学生在校安心读书生活,制定了全方位、全覆盖的严格防控措施。
“斜角就坐,保持间隔距离;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华中师范大学食堂每两张餐桌排在一起,中间放着两个餐桌垃圾回收盒,原本可以坐满8人的餐桌,现规定仅坐4人。餐桌上的光盘行动图和餐桌110时刻提醒师生珍惜粮食。“吃多少,盛多少(饭菜)。”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进餐的师生都光盘了。
开放图书馆预约;实行一桌一人,同向而坐;关闭所有不通风的阅览区域;积极推进线上服务……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图书馆还配备了多台专业图书消毒柜,严守图书户外拆卸消毒、消毒柜臭氧消毒和图书典分消毒等“三道关卡”,让学生借阅无忧。
中南民族大学安排专人负责宿舍日常管理、检查,并在宿舍楼栋设测温通道和应急处置点,宿舍实行严格管理,要求学生做到不聚集、不串门。
坚持“日报告”“零报告”、晨午晚检;严格校园出入管理,学生非必要不外出;开通校园快递点,外卖不入校园;教学楼、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区域每天消杀……武汉各高校纷纷采取严格的校园管理,保障教学健康安全有序。
珍惜时光奋发学习
“因疫情,我们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8月29日下午1时30分,刚刚吃完午餐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学工程博士王玉西,又一头扎进F201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研究。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在办理相关手续后,王玉西提前返校,“明年就要毕业了,必须抓紧”。
梧桐树下,返校的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有的拖着行李赶往宿舍,有的放下行李后直接拿着书本赶到教室去自习,匆匆忙忙。下午,记者在东九教学楼,发现不少教室已开放,供学生自习使用。教室里,很安静。“有的同学在准备考试,有的在复习。返校不易,更加要珍惜。”
清晨5时许,华中农业大学茶学1701的雷震东穿上实验服,戴上草帽,提着采茶篮走进位于环湖东路旁的实验茶场。“我们每天清晨开始采茶,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左右。”鲜嫩欲滴的茶叶一片片装进小背篓里。上午采茶、称量、摊茶,下午与老师一起烘干、多次加工,雷震东感觉很充实、很兴奋。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在实验茶场采茶(刘博文摄)
73门实验课程、261个专业班级、38349人次选课学生数……8月24日至9月7日,针对因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在线开展的实验课程或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华农各学院相继开展实验“补课”。
从8月底起,武汉大学9100余名大二大三学生也开始“补课”。“有些课程,特别是一些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如果不能由老师当面对相关重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解答和解读,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周叶中介绍,武汉大学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自主选择,从8月24日至9月4日对332门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补课”。(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 通讯员谢小琴)
原文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ec34cb3df7214c6ab2324753a4c497ba?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