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8月7日,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会议共分三个阶段:开幕式、学术委员评议会、学术报告会。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隆平院士、副主任谢华安院士、朱玉贤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钱前院士、谢放鸣研究员、傅向东研究员、彭少兵教授、张大兵教授、邓华凤研究员、马国辉研究员、何光存教授、符习勤研究员等出席会议。湖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刘琦、湖北省科技厅基础处处长吴骏、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在会议上致辞。武汉大学茆智院士和龚健雅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春江院士列席了会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主持会议开幕式。

柏连阳在致辞中对出席会议的专家、领导表示欢迎和感谢,强调此次会议非常关键和及时、主题明确,希望学术委员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李建成回顾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携手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程和成绩,对实验室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吴骏指出粮食安全是战略根基,希望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坚守杂交水稻研究基础上,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在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研究上进行更多整合,承担更多使命、引领新的发展。刘琦表示湖南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她分析了当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对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袁隆平院士在开幕式环节最后讲话,他介绍了为确保粮食安全开展的“三一”工程、“海水稻”工程和“三千斤”工程等三大工程进展情况,同时还要求实验室继续加强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

学术委员评议会由谢华安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邓启云研究员作了2018- 2019年度实验室工作报告。李莉研究员、胡骏教授分别做了代表性成果汇报。委员专家们在听取报告和讨论后,一致认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抗褐飞虱新基因克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水稻育性机理、抗稻瘟病分子机理、种质创新、优质杂交稻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效显著,青年人才崭露头角。委员们还对杂交水稻产业化变革新形势下怎样发挥好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引领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下午,实验室举办了学术报告会,由邓启云主持。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春江院士、武汉大学方圣辉教授、伍靖伟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农业机械化、数字技术、遥感技术和节水增产减污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相关技术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与产业化应用上的前景。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有关负责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全体PI以及部分科研骨干和研究生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

(撰稿:吴俊 摄影:李承夏)

;